第1章 绪论 1
1.1 反辐射武器发展现状和趋势 1
1.1.1 反辐射武器发展现状 1
1.1.2 反辐射武器发展趋势 9
1.1.3 反辐射武器抗诱偏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0
1.2 对抗反辐射攻击的技术和战术 13
1.2.1 对抗战术概况 13
1.2.2 有源诱偏技术 14
1.3 反辐射攻防对抗试验与评估 15
1.3.1 电子信息装备试验与评估 15
1.3.3 反辐射武器试验与评估 16
1.3.3 反辐射武器攻防对抗效果与效能评估 18
1.4 全书安排 19
第2章 反辐射武器及其关键技术 24
2.1 反辐射武器种类及其结构 24
2.1.1 反辐射导弹 24
2.1.2 反辐射无人机 28
2.1.3 其他反辐射武器 30
2.2 被动导引头单脉冲测角实现方法 31
2.2.1 单脉冲复比及其处理 31
2.2.2 单脉冲系统的多种实现 33
2.3 不同类型导引头的测角精度 39
2.3.1 反辐射导引头对噪声调频干扰源的跟踪 39
2.3.2 攻击对象的差异和不同要求 41
第3章 有源诱偏技术及其效果 48
3.1 有源诱偏系统工作流程与作用原理 48
3.1.1 系统组成和工作流程 48
3.1.2 有源诱偏系统作用原理 49
3.2 有源诱偏系统的关键技术 52
3.2.1 告警技术 52
3.2.2 时序控制 53
3.2.3 多点源诱偏技术 54
3.3 使用模式和诱偏效果 54
3.3.1 相干诱偏 57
3.3.2 非相干诱偏 62
第4章 反辐射武器抗有源诱偏的方法 67
4.1 雷达与诱饵的特征差别分析 67
4.2 一般方法 70
4.2.1 战术措施 70
4.2.2 技术措施 70
4.3 多噪声源条件下的抗干扰测向算法 73
4.3.1 统计直方图法 73
4.3.2 聚类法 75
4.3.3 分段统计法 75
4.4 利用IFF(敌我识别)询问信号抗有源诱偏 78
4.4.1 IFF询问工作方式及信号简析 78
4.4.2 对IFF询问信号侦察测向可行性 79
4.4.3 对IFF截获概率分析 82
4.4.4 提高抗诱偏能力的方法 84
第5章 空间谱估计和单脉冲复合测角 85
5.1 空间谱估计的典型算法 85
5.1.1 MUSIC算法 85
5.1.2 ESPRIT算法 86
5.1.3 ML算法 87
5.2 被动导引头应用空间谱估计技术的难点 87
5.2.1 被动导引头面临的环境 87
5.2.2 角度估计的栅值问题 88
5.2.3 角度估计的精度问题 89
5.3 空间谱估计与单脉冲复合测角方法 90
5.3.1 复合测角方法简述 90
5.3.2 空间谱估计测角单元 90
5.3.3 复合测角方法中的数据融合 91
5.4 复合测角方法的性能分析 93
5.4.1 空间谱测角单元的角度分辨能力 93
5.4.2 空间谱测角单元正确分辨条件下的角度测量精度 95
5.5 诱偏干扰条件下被动导引头数据处理方法 98
5.5.1 诱偏条件下复合测角系统角度测量结果分析 99
5.5.2 量测数据预处理 100
5.5.3 量测数据的处理方法 101
第6章 被动寻的与惯导信息融合导引 105
6.1 概述 105
6.2 惯性导航系统基本原理与误差分析 106
6.2.1 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与基本原理 107
6.2.2 基本误差模型 108
6.2.3 惯性导航系统误差模型 110
6.2.4 典型弹道惯导误差仿真 112
6.3 高精度惯导速度信息辅助的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IVIA-EKF) 115
6.3.1 弹目相对运动模型建模原理 116
6.3.2 基于弹目状态变量的弹目相对运动模型 117
6.3.3 通过速度矢量分解建立弹目相对运动模型 118
6.4 IVIA-EKF方法在ARM间接瞄准攻击模式下的应用 120
6.4.1 弹目相对运动关系描述 121
6.4.2 二维弹目相对运动状态方程 121
6.4.3 状态方程离散化与线性化 122
6.4.4 量测方程 124
6.4.5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124
6.5 IVIA-EKF方法在ARM直接瞄准攻击模式下的应用 128
6.5.1 问题描述 129
6.5.2 三维弹目相对运动近似方程 130
6.5.3 状态方程离散化与线性化 131
6.5.4 量测方程 132
6.5.5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132
6.6 IVIA-EKF方法在反辐射子弹攻击时的应用 135
6.6.1 三维弹目相对运动状态方程 136
6.6.2 运动状态方程的离散化与线性化 137
6.6.3 量测方程 139
6.6.4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140
第7章 外场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145
7.1 试验模式与思路 145
7.2 地面高塔试验设计 146
7.2.1 抗两点源诱偏试验 147
7.2.2 抗三点源诱偏试验 148
7.2.3 抗四点源诱偏试验 148
7.3 挂飞试验设计 149
7.3.1 开环挂飞试验 149
7.3.2 闭环挂飞试验 151
7.4 实弹打靶试验 158
7.5 试验关键技术 159
7.5.1 概述 159
7.5.2 试验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159
7.5.3 试验设计中对作战使用的考虑 163
7.5.4 航线设计 164
7.5.5 导引头与飞艇的闭环控制技术 165
7.5.6 地面反射及多路径的影响 166
7.6 基于统计理论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173
7.6.1 野值的判别与剔除 173
7.6.2 开环挂飞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176
7.6.3 闭环挂飞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177
7.7 基于灰色理论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181
7.7.1 基于灰色理论和范数的灰色距离测度与灰熵 181
7.7.2 基于灰色理论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183
7.7.3 灰色参数估计方法与传统概率参数估计的比较 184
7.7.4 仿真示例 187
第8章 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与试验方法 190
8.1 概述 190
8.1.1 仿真试验 190
8.1.2 半实物仿真试验 190
8.2 辐射式半实物仿真试验 191
8.2.1 试验条件 191
8.2.2 辐射式仿真试验系统组成及功能 192
8.2.3 试验方法 194
8.2.4 反辐射武器对抗仿真试验战情设计 197
8.2.5 试验评估软件 197
8.3 注入式半实物仿真试验 198
8.3.1 试验条件 198
8.3.2 注入式仿真试验系统组成及功能 199
8.3.3 仿真试验控制 200
8.3.4 试验方法 200
第9章 反辐射导弹建模 203
9.1 概述 203
9.1.1 数学仿真的概念与内涵 203
9.1.2 模型体系结构 204
9.2 反辐射武器攻击模式和战术使用模型 205
9.2.1 反辐射武器攻击模式 205
9.2.2 典型反辐射武器战术使用模式 206
9.3 被动导引头天线和差波束方向图模型 208
9.3.1 单波束方向图 208
9.3.2 和差波束方向图 208
9.4 被动导引头波束指向与角度波门模型 210
9.4.1 搜索状态下的波束指向 210
9.4.2 跟踪状态下的波束指向 211
9.4.3 角度波门模型 211
9.5 被动导引头三通道信号生成模型 212
9.5.1 辐射源信号功率计算模型 212
9.5.2 多普勒调制模型 213
9.5.3 导引头和差通道信号生成模型 213
9.6 被动导引头信号检测模型 215
9.6.1 接收机灵敏度的通用表达式 215
9.6.2 引头接收机的检测灵敏度 216
9.7 被动导引头比幅-和差单脉冲测角模型 218
9.8 被动导引头信号分选与目标选择模型 218
9.8.1 信号幅度分选模型 219
9.8.2 信号频率分选模型 220
9.8.3 信号脉冲重复周期分选模型 221
9.8.4 信号脉冲前沿分选模型 222
9.8.5 综合分选模型 224
9.8.6 目标选择模型 225
9.9 被动导引头数据处理模型 225
9.9.1 最小二乘递推估计 225
9.9.2 卡尔曼滤波 227
9.10 导引头功能管理模型 228
9.11 反辐射武器抗雷达关机模型 229
9.11.1 捷联惯导工作原理 229
9.11.2 瞄准点的仿真模型 229
9.12 导引规律和模型 230
9.12.1 反辐射导弹飞行弹道阶段划分 231
9.12.2 反辐射武器导引规律 231
9.13 反辐射导弹运动模型 234
9.14 运动模型的简化递推算法 237
9.14.1 位置递推算法 237
9.14.2 速度计算为中心的算法 239
9.14.3 仿真验证 241
第10章 有源诱偏系统建模 242
10.1 有源诱偏系统布站模型 242
10.1.1 单诱饵 243
10.1.2 双诱饵 243
10.1.3 三诱饵 244
10.1.4 诱饵间距配置模型 245
10.2 有源诱饵建模 247
10.2.1 辐射源信号模型 247
10.2.2 诱偏系统时序控制模型 247
10.2.3 诱饵天线方向图模型 249
10.2.4 波束指向控制模型 250
10.2.5 空域覆盖模型 251
10.3 常规雷达发射系统建模 252
10.3.1 雷达发射波形模型 252
10.3.2 普通雷达天线方向图模型 253
10.3.3 普通雷达天线扫描模型 255
10.4 相控阵雷达发射系统建模 259
10.4.1 相控阵雷达天线方向图模型 260
10.4.2 监视空域和波位编排模型 264
10.4.3 相控阵雷达任务调度模型 267
10.4.4 基于遗传算法的调度模型 273
第11章 仿真模型校验与数学仿真系统 297
11.1 坐标系及其转换 297
11.1.1 仿真系统中的坐标系定义 297
11.1.2 相关坐标系的转换 301
11.2 仿真系统模型验证方法 305
11.2.1 模型校验有关概念 305
11.2.2 模型校核与验证的技术与方法 305
11.3 典型数学仿真试验系统 308
第12章 反辐射导弹攻防对抗作战能力评估 314
12.1 概述 314
12.2 效果及效能评估问题的一般性思考 315
12.2.1 评估研究的一般性特点 315
12.2.2 效能评估整体思路 317
12.2.3 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指标空间 318
12.3 基于多级分辨点的作战能力评估 320
12.3.1 评估指标 320
12.3.2 仿真战情设计 321
12.3.3 布站方式和间距的影响对比 322
12.3.4 导引头分辨角的影响对比 326
12.3.5 诱偏方式的影响对比 327
12.4 基于指标非线性聚合的作战能力评估 328
12.4.1 非线性评估指标的聚合方法 328
12.4.2 评估指标的评分方法 330
12.4.3 对抗环境下反辐射武器作战能力试验评估 331
12.5 基于脱靶量和生存概率的作战能力评估 336
12.5.1 基于脱靶量的作战能力评估 336
12.5.2 基于生存概率的作战能力评估 338
附录A 缩略术语汇总表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