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论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4
1.2.1 与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相关的文献研究综述 4
1.2.2 国内外管理冲突及冲突管理研究综述 11
1.2.3 TRIZ研究文献综述 19
1.2.4 相关文献研究的不足 28
1.3 本书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29
1.3.1 本书的研究目标 29
1.3.2 本书的研究内容 29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预期创新点和研究思路 31
1.4.1 本书的研究方法 31
1.4.2 本书的创新点 32
1.4.3 本书的研究思路 32
2 TRIZ系统创新方法及其适用性 34
2.1 TRIZ系统创新方法的背景 34
2.1.1 TRIZ发展概况 34
2.1.2 TRIZ理论框架 38
2.2 TRIZ系统创新方法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 52
2.2.1 TRIZ系统创新方法适用于管理领域中的矛盾和冲突 52
2.2.2 TRIZ创新方法适用的条件 53
3 基于TRIZ的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及冲突管理框架 55
3.1 企业—大学知识链产生的背景 55
3.2 企业—大学知识链 57
3.2.1 组织间知识链 57
3.2.2 企业—大学知识链的内涵 58
3.2.3 企业—大学知识链的构成 59
3.3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 65
3.3.1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的定义 65
3.3.2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的特征 65
3.3.3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的类型 66
3.4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的重要性 69
3.5 基于TRIZ的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研究框架 70
4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问题定义工具 74
4.1 故障树分析方法 74
4.2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问题定义分析过程 75
4.2.1 利用最终理想解问题定义工具确定最终理想解障碍(顶事件) 76
4.2.2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最终理想解障碍树构造过程 76
4.2.3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组成要素的确定(最小割集的确定) 85
4.2.4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主次分析 86
4.3 最终理想解障碍树例子分析 87
5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参数 89
5.1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参数的原因维度分析 89
5.1.1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参数的原因维度理论分析 89
5.1.2 企业—大学知识链绩效评价 102
5.1.3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参数的原因维度理论假设与理论模型 103
5.1.4 问卷设计 104
5.1.5 变量设计与测量指标 105
5.1.6 数据收集及有效控制 112
5.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114
5.1.8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参数的原因维度结构方程模型 125
5.2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参数的过程维度分析 140
5.3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参数二维模型 143
6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矛盾矩阵表 145
6.1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创新原理的形成 146
6.2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矛盾矩阵表的形成 147
6.3 40条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原理 150
7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知识库 163
7.1 知识库方法 163
7.2 基于案例推理方法 165
7.2.1 基于案例推理的认知科学理论基础 165
7.2.2 基于案例推理思想基础及系统的工作过程 167
7.2.3 基于案例推理的优势 170
7.3 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知识库设计 172
7.3.1 建立知识库 172
7.3.2 收集知识 179
7.3.3 改善知识库 180
7.3.4 知识共享 181
7.4 技术支撑 182
7.4.1 最近相邻距离 182
7.4.2 案例库建立的系统结构 184
8 结论与展望 185
8.1 结论与贡献 185
8.1.1 构建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问题定义工具 185
8.1.2 构建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参数 186
8.1.3 构建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矛盾矩阵表 186
8.1.4 构建企业—大学知识链冲突管理知识库 187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187
附录 调查问卷 189
参考文献 193
后记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