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古生物地质遗迹资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兴辽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地质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16074507
  • 页数:63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对河南省赋含古生物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主要古生物化石群等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阐明了全省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的基本情况,评述了主要生物群落的科学价值、科普价值和观赏价值等,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保护与利用建议。

1 地质背景 1

1.1 地层 1

1.1.1 华北地层大区 1

1.1.2 华南地层大区 5

1.1.3 中生界侏罗系—新生界 6

1.2 岩浆岩 6

1.2.1 侵入岩 6

1.2.2 火山岩 7

1.3 地质构造与演化 8

1.3.1 构造单元划分 8

1.3.2 主要断裂构造 9

1.3.3 主要构造单元特征 10

1.3.4 地质演化简史 11

2 赋含古生物的岩石地层 13

2.1 前寒武系 13

2.1.1 新太古代构造层——新太古界太华岩群 16

2.1.2 古元古代构造层 16

2.1.3 中元古代长城纪构造层——长城系熊耳群 18

2.1.4 中元古代蓟县纪构造层——高山河群、汝阳群和五佛山群 20

2.1.5 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早震旦世构造层 28

2.1.6 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层 35

2.1.7 扬子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的前寒武系 36

2.2 古生界(豫西南地区) 38

2.2.1 寒武系 38

2.2.2 奥陶系 43

2.2.3 志留系 48

2.2.4 泥盆系 49

2.2.5 石炭系 52

2.3 古生界(华北地区) 55

2.3.1 寒武系 55

2.3.2 奥陶系 60

2.3.3 石炭系 62

2.3.4 石炭系—二叠系(豫中、豫北小区) 65

2.4 古生界(北秦岭地区) 88

2.4.1 陶湾群 88

2.4.2 二郎坪群 89

2.4.3 柿树园组、歪头山组、干江河组 89

2.4.4 龟山组 90

2.5 中生界 90

2.5.1 三叠系 90

2.5.2 侏罗系 97

2.5.3 白垩系 105

2.6 新生界 124

2.6.1 古近系 124

2.6.2 新近系 149

3 生物地层 156

3.1 古生代(豫西南地区) 156

3.1.1 寒武纪 156

3.1.2 奥陶纪 160

3.1.3 志留纪 168

3.1.4 泥盆纪 170

3.1.5 石炭纪 173

3.2 早古生代(华北地区) 176

3.2.1 寒武纪三叶虫 176

3.2.2 奥陶纪头足类 187

3.2.3 奥陶纪牙形石 190

3.3 晚古生代(华北地区) 201

3.3.1 晚石炭世—二叠纪(豫北和豫中小区) 201

3.3.2 石炭纪(豫南小区) 224

3.4 中生代 225

3.4.1 三叠纪 225

3.4.2 侏罗纪 226

3.4.3 白垩纪 227

3.5 新生代 227

3.5.1 基岩区 227

3.5.2 华北平原区 235

4 河南省主要的古生物化石群 252

4.1 杨寺庄小壳动物群 252

4.1.1 杨寺庄小壳动物群命名地剖面 252

4.1.2 杨寺庄小壳动物群组合特征 253

4.1.3 杨寺庄小壳动物群分析及生物地理区 254

4.1.4 杨寺庄小壳动物群的对比 254

4.2 河南淅川石燕河晚奥陶世无脊椎动物群 256

4.2.1 淅川石燕河晚奥陶世无脊椎动物群的组成及对比 257

4.2.2 淅川石燕河晚奥陶世无脊椎动物群生物地理区归属 263

4.2.3 淅川石燕河晚奥陶世无脊椎动物群的评价和建议 264

4.3 中州华夏植物群 265

4.3.1 关于中州华夏植物群 265

4.3.2 杨山组及古植物特征——雏期中州华夏植物群 266

4.3.3 本溪组古植物特征——最早期中州华夏植物群 274

4.3.4 太原组古植物特征——早期中州华夏植物群 276

4.3.5 山西组古植物特征——早中期中州华夏植物群 278

4.3.6 下石盒子组古植物特征——晚中期中州华夏植物群 282

4.3.7 上石盒子组古植物特征——晚期中州华夏植物群 295

4.3.8 孙家沟组古植物特征——末期中州华夏植物群 302

4.3.9 结语 303

4.4 义马生物群 304

4.4.1 关于义马生物群 304

4.4.2 义马组岩石地层特征 305

4.4.3 义马生物群特征 308

4.4.4 义马古生物组合特征 314

4.4.5 义马植物群性质和古地理区属问题 316

4.4.6 义马组地质时代和穿时性问题 318

4.4.7 义马组古植物研究进展及新属种发现 320

4.4.8 结语 334

4.5 豫西南恐龙蛋化石群 335

4.5.1 恐龙蛋化石及其发现 335

4.5.2 恐龙蛋化石的分布、类型及化石群特征 336

4.5.3 豫西南恐龙蛋化石群 341

4.5.4 恐龙蛋的蛋壳结构及物质成分 343

4.5.5 恐龙产蛋场所的生态古地理概貌 344

4.5.6 恐龙蛋化石的埋藏学特征 345

4.5.7 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富集机理 346

4.5.8 恐龙蛋化石为何“镶嵌”于岩层的下层面 346

4.5.9 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时代归属 347

4.6 汝阳恐龙化石群 352

4.6.1 化石群发现过程 352

4.6.2 发掘现状 352

4.6.3 恐龙动物群研究现状 352

4.6.4 恐龙动物群特征与国内外初步对比 358

4.7 栾川恐龙化石群 359

4.7.1 化石群发现过程 359

4.7.2 发掘现状 360

4.7.3 恐龙动物群研究现状 360

4.7.4 恐龙动物群特征与国内外初步对比 364

4.8 淅川古脊椎动物群 364

4.9 卢氏古脊椎动物群 367

4.10 济源晚二叠世低等四足类动物群 370

4.11 关于新生代古脊椎动物群分期和地理区归属 371

4.11.1 中古新世动物群 371

4.11.2 早始新世动物群 371

4.11.3 中始新世早期动物群 372

4.11.4 中始新世中晚期动物群 372

4.11.5 中始新世晚期动物群 372

4.11.6 中新世脊椎动物群 372

4.12 其他重要化石点 373

4.12.1 偃师、汝阳中元古代洛峪口叠层石化石点 373

4.12.2 淅川寒武纪三叶虫动物化石点 373

4.12.3 淅川志留纪无脊椎动物群化石点 375

4.12.4 淅川石炭纪珊瑚动物群化石点 378

4.12.5 三门峡(东坡、窑头沟)古脊椎动物化石点 379

4.12.6 新乡潞王坟三趾马化石点 380

4.12.7 桐柏吴城盆地脊椎动物化石点 380

4.12.8 信阳平昌关盆地古脊椎动物化石点 381

4.12.9 唐河西大岗古脊椎动物化石点 381

4.12.10 鹤壁庞村上新世古脊椎动物化石点 381

4.12.11 新蔡第四纪哺乳类动物群化石点 381

4.12.12 南召县云阳人化石和哺乳动物化石点 385

4.12.13 济源东张村始新世余庄组古脊椎动物化石点 385

4.12.14 洛阳西郊东沙村洛阳组脊椎动物化石点 385

4.12.15 新安县游沟村中更新世金丝猴化石点 385

4.12.16 孟县水牛,温县野牛化石点 386

4.12.17 安阳小南海古脊椎动物化石点 386

4.12.18 济源中生代盆地中的遗迹化石与遗迹组构研究 387

5 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现状与保护建议 391

5.1 概述 391

5.2 主要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区 394

5.2.1 国家级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区 394

5.2.2 地方级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区 394

5.3 各级地质公园园区内的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 396

5.3.1 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 396

5.3.2 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内的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 397

5.4 古生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397

5.4.1 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保护管理职能还未全部落实到位 397

5.4.2 化石盗挖、走私现象仍比较严重 398

5.4.3 古生物化石保护与研究人才缺乏 398

5.4.4 科普教育价值重视不够,公众保护意识较差 398

5.5 主要古生物群评价与保护区规划建议 399

5.5.1 主要古生物群评价 399

5.5.2 保护区规划建议 402

5.6 保护措施建议 402

5.6.1 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依法履行职责,切实有效地保护化石资源 402

5.6.2 做好古生物化石的调查、研究与保护规划 403

5.6.3 切实加强化石的发(采)掘和保存管理 403

5.6.4 科学合理地利用化石资源,推动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403

主要参考文献 404

英文摘要 420

河南省古生物化石拉汉对照属种名录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