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针灸篇 2
一、脐风 2
二、风邪郁闭 3
三、胁痛 3
四、针灸救急四则 4
(一)刺络救急二则 4
(二)昏厥灸熨二则 5
五、针灸发汗二例 6
六、龋齿疼痛 7
七、暑温颈项剧痛 8
八、关元拔罐平喘息 9
九、火罐乃伤科要术 9
十、眉棱骨疼痛 10
十一、肩周炎(肩凝症) 11
十二、鬼魇 13
十三、聋哑 15
十四、痔疾肿痛 17
十五、子宫脱出(阴挺) 18
十六、小儿麻痹症(小儿痿证) 19
十七、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蛾) 22
十八、灸二间穴治睑腺炎 22
十九、风瘾疹 23
二十、经络电冲击治疗疮痈12例小结 24
中篇 医药篇 28
一、感冒三例 28
二、感冒琐谈 31
三、肩痹证 33
四、痹证五例 34
五、腰痛二例 38
六、面瘫 40
七、风痱 41
八、痰湿型偏瘫忌用补阳还五汤 42
九、热极似寒 43
十、阳虚发热 44
十一、夜间发热 46
十二、定时寒热(类疟) 47
十三、发热日久不退 49
十四、上热下寒 51
十五、阴虚腹痛 52
十六、初治臌胀 52
十七、蛇药可疗乙肝病 53
十八、肺结核穿孔验方 54
十九、顽固头痛用药枕 56
二十、定时头痛二例 57
二十一、定时尿频 59
二十二、定时定位觉冷 59
二十三、小便自溢 60
二十四、夜间口渴二例 62
二十五、寒积腹痛 63
二十六、寒疝 64
二十七、疝气术后复发二例 65
二十八、阳痿证治有别 67
二十九、肢端变白 68
三十、指(趾)掌发黄 70
三十一、不寐 71
三十二、肌肤黑斑 72
三十三、活血耗气 72
三十四、眩晕 74
三十五、湿阻头昏 75
三十六、不育证治二例 76
三十七、肠痈 78
三十八、脚气 79
三十九、湿邪阻滞 79
四十、起病见散脉,死候现端倪 80
四十一、久病脉洪大,孤阳已外脱 81
四十二、舌光无苔 82
四十三、抽芯苔 82
四十四、鹤膝风 82
四十五、千锤膏愈流痰 84
四十六、生姜芋艿膏 85
四十七、少林接指丹断指再植 86
四十八、桃红四物桂枝汤治外伤后遗症三例 86
四十九、肥疮 88
五十、疳疮二例 89
五十一、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 91
五十二、妙用干姜杀痈蛆 93
五十三、人尿续筋骨、消痔疮 94
五十四、寻常豆荚壳可救危 94
五十五、治疔良药苍耳虫 95
五十六、猪胆可治蛇头疔 96
五十七、痔疾验方 97
五十八、痤疮、扁平疣(粉刺、疣赘) 97
五十九、自癜风 98
六十、生半夏消骨瘤 100
六十一、梦得良药愈顽疾二则 100
(一)蜻蜓止漏下 100
(二)阿胶治痢疾 101
六十二、木槿皮可治顽癣 102
六十三、狗脊茸毛金创良药 102
六十四、丁香止吐泻除湿痒 103
六十五、当归治咳逆并补肾 103
六十六、蝉蜕解漆毒 103
六十七、桑叶可补虚 104
六十八、石膏琐记 105
六十九、寻常葱白可救急 107
(一)消痈毒肿痛 107
(二)通癃闭 107
七十、黄土汤灶心土不能缺 108
七十一、甘草消肿、止痛生肌 109
七十二、大黄为保健良药 110
七十三、经行浮肿 111
七十四、经行乳房胀痛 111
七十五、经行头痛 112
七十六、经行后阴 113
七十七、交接出血 114
七十八、乳腺小叶增生(乳癖) 115
七十九、梦交 116
八十、不孕二例 116
八十一、习惯性流产(滑胎) 118
八十二、胎漏二例 120
八十三、川芎消老妇“孕腹” 122
八十四、孕妇舌黑胎已死 122
八十五、阴挺有实证 123
八十六、小产血崩 124
八十七、交肠症 126
八十八、胎黄 127
八十九、麻疹逆证 128
九十、麻后音喑 130
九十一、麻疹再出 131
九十二、小儿喘咳、下痢 131
九十三、喉痧 132
九十四、宿食久积 133
九十五、小儿肝脾肿大(虚损、积聚) 134
九十六、小儿惊风 136
九十七、小儿肝风 137
九十八、滞颐 138
九十九、暑泻伤阴 139
一○○、小儿泄泻四例 140
(一)寒热错杂泄泻 140
(二)风邪入肠泄泻 141
(三)婴儿顽泻治乳母二例 142
一○一、虫症三例 144
一○二、白睛上浮(气轮肿胀) 146
一○三、瞳仁散大 147
一○四、匍行性角膜溃疡(凝脂翳) 147
一○五、虹膜睫状体炎(瞳仁紧缩) 149
一○六、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瞻昏渺) 150
一○七、频频眨眼(目剳) 152
一○八、喉痹 153
一○九、喑哑 153
一一○、牙宣 154
一一一、顽固性口疮四例 155
一一二、鹅口疮 160
一一三、舌生痰包、痰核 161
(一)痰包(左舌下囊肿) 161
(二)舌根痰核 162
一一四、情志与肝硬化 163
一一五、“微似有汗”新解 165
一一六、“苦极”可两解 166
一一七、学习《伤寒论》应用桂枝的体会 167
(一)发汗解表 167
(二)调和营卫 167
(三)通阳利水 167
(四)通脉逐瘀 167
(五)温助心阳 168
(六)温阳除饮 168
(七)温经散寒 168
(八)散寒止痛 169
(九)建中补虚 169
(十)降逆平冲 169
下篇 重证篇 172
一、脑挫裂痴呆 172
二、肝硬化腹水(臌胀) 174
三、水臌 177
四、肝硬化伴腹水(臌胀) 177
五、早期贲门癌(噎膈) 179
六、贲门腺癌(噎膈) 181
七、胃窦低分化腺癌(胃痛) 183
八、胃低分化腺癌并肺、直肠转移,不完全性肠梗阻(积聚、痢疾) 185
九、喉癌(喉菌) 188
十、腰椎结核(骨痨) 190
十一、重症肌无力(痿证) 194
十二、低位肠梗阻(关格) 195
十三、右颞叶顶叶胶质瘤(痿证、偏瘫) 197
十四、左小脑半球肿瘤、脑血管多发性硬化、脑萎缩(眩晕) 199
十五、右肾囊肿(腰痛、水肿) 200
十六、原发性高血压、脑溢血(中风) 202
十七、高血压、脑溢血(中风) 204
十八、右颞部脑梗阻(中风) 206
十九、脑萎缩(中风) 208
二十、脑梗死(中风) 209
二十一、“乙脑”后遗症(暑温后期) 211
二十二、血精自溢 214
二十三、阻塞性慢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虚喘)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