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关于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问题 1
二 汉唐时期河西的多元民族结构 5
(一)秦汉时期的月氏、乌孙、匈奴及氐、羌等族 6
(二)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河西鲜卑及卢水胡、吐谷浑 8
(三)北朝隋唐时期河西的突厥、回鹘和吐蕃 12
三 汉唐时期河西各民族的相互影响 16
(一)汉武帝以后河西民族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 16
(二)汉族对游牧民族的影响 18
(三)游牧民族对汉族的影响 23
(四)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 26
四 汉唐时期河西民族融合及其特点 29
(一)汉唐时期河西民族融合的条件 29
(二)汉唐时期河西民族融合的不同类型 32
(三)汉唐时期河西民族融合的特点 41
第一编 河西建郡前的民族迁徙与社会生活 45
一 河西建郡前的民族构成 45
(一)月氏、乌孙在河西的活动 45
(二)匈奴的崛起与月氏、乌孙的西迁 49
(三)匈奴统治河西 53
二 建郡前河西诸族的社会生活 54
(一)秦汉之际河西局势的变化与畜牧业发展 55
(二)建郡前的河西农业与手工业 59
(三)建郡前的河西社会生活习俗 63
三汉、匈争夺河西 68
(一)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68
(二)汉武帝对匈奴政策的转变 70
(三)对河西各族的管理 72
第二编 汉魏时期河西的民族融合 77
一 汉代河西的人口流动与民族融合 77
(一)汉代河西的匈奴与汉族人口流动 78
(二)汉代河西的羌族部落及其活动 88
(三)汉代河西的小月氏 103
二 汉化与羌化:汉魏时期河西的民族融合 115
(一)河西的诸种羌 116
(二)河西羌人的“汉化” 123
(三)东汉以来河西的“羌化”趋势 129
三 卢水胡的发展历程:汉魏以来河西民族融合的缩影 133
(一)卢水胡的族源 133
(二)汉代卢水胡源自小月氏 137
(三)汉魏以来河西卢水胡的发展 140
第三编 魏晋十六国北朝时期河西的民族融合 144
一 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融合诸层次 144
(一)物质性融合 145
(二)社会性融合 148
(三)精神性融合 151
二 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民族的地理分布与历史大势 152
(一)河西民族之地理分布 153
(二)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民族融合态势 155
三 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 156
(一)魏晋五凉护羌校尉之置废 157
(二)五凉护军制度 165
四 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各族民众的生存空间 172
(一)河湖与绿洲:魏晋十六国河西民众的基本生存空间 172
(二)绿洲之上的河西城镇 174
(三)城镇之外的河西村坞 178
(四)城镇村坞中的河西各族民众居所 180
(五)不同居所中的河西各族民众 182
五 魏晋十六国河西墓葬壁画所见民族融合 185
(一)魏晋十六国墓葬壁画中的河西各族 186
(二)魏晋十六国墓葬壁画中的河西各族解析 195
(三)魏晋十六国河西主要民族及民族融合趋势 201
六 十六国时期河西“掳掠”经济与民族交流 203
(一)后凉、南凉与北凉的“掳掠”经济 204
(二)前凉与西凉的“掳掠”经济 207
七 后凉政权与“氐族本位政治” 210
(一)汉代以来河西的氐族 211
(二)氐族后凉政权的建立 214
(三)“氐族本位政治”在河西的推行 216
八 北凉统一与河西民族融合趋势 226
(一)三凉并立与北凉统一河西 226
(二)北凉时期的河西民族融合趋势 237
九 北朝时期的河西民族融合 238
(一)北魏徙凉州士民于平城 239
(二)北魏因俗治凉与怀柔杂胡 241
(三)北朝时期进入河西的西域人 243
(四)佛教传播与北朝河西民族融合 244
第四编 隋唐时期河西的民族融合 248
一 隋代经营河陇的民族战略 248
(一)隋文帝对突厥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策略 248
(二)隋炀帝“混一戎夏”的大业 252
(三)隋炀帝的河西战略 257
(四)隋炀帝西巡路线 260
二 唐前期的河西民族融合 267
(一)唐初“怀柔远人”“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 267
(二)唐前期对河西少数民族的管理——羁縻府州的设立 271
(三)河西的吐谷浑部落 289
(四)唐朝与吐谷浑的关系——以西北出土的墓志为中心 295
(五)著藉之民——关于唐前期凉州粟特后裔家庭的考察 308
三 吐蕃统治时期河西民族关系的新变化 315
(一)吐蕃入迁河西 316
(二)8世纪中期以后河西的吐蕃化 326
(三)吐蕃统治下的河西各族 334
四 甘州回鹘的建立与周边地方政权 348
(一)回鹘向河西的迁徙 350
(二)9世纪中期以后河西的“回鹘化”趋势 354
(三)9世纪中期以后河西诸民族与丝路交通 360
(四)晚唐五代时期河西走廊民族融合的特点 369
参考文献 372
后记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