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本书题旨 1
第二节 研究现状 5
第三节 研究方法 21
第四节 研究意义 23
第五节 研究材料 30
第二章 人体名词词义分析方法 33
第一节 词义分析的基本方法 33
一 词典释义分析法 33
二 义素分析法 36
三 认知分析法 39
四 三种方法的特点 44
第二节 既有方法的原理解析 47
一 提炼具有意义贯通作用的核心要素 48
二 归纳具有意义统摄作用的上级义域 50
第三节 人体名词词义分析流程 53
一 确立词目 53
二 选定义项 55
三 提取语义特征 59
四 确立语义范畴 60
五 梳理词义引申脉络 64
第四节 词义分析重点——认知特征的提取 65
一 经验性的心理图式:语义取象 65
二 语义取象的推求方法 67
三 人体名词取象特征的基本类型 72
四 引申义和取象特征的关联 74
五 认知特性和词义强势特征 76
六 强势特征的作用与重要价值 81
第五节 小结 86
第三章 引申力与范畴数量 88
第一节 词义的引申力及其特征 88
一 引申力序列和强弱等级 88
二 强引申力词的新旧替换 91
三 强引申力和高词频的对应性 94
第二节 引申力的影响因素 97
一 认知显著程度 97
二 认知显著性影响引申力的具体表现 101
三 其他因素 107
第三节 范畴数量及其递增规律 112
一 引申义所属的范畴数量 113
二 引申力和范畴量的对应关系 116
三 范畴数量的递增规律 122
第四节 小结 126
第四章 引申义的范畴分布特点与词义倾向 128
第一节 范畴分布的不平衡性及词义倾向的表现 128
一 引申义范畴分布的不平衡性 128
二 词义倾向 131
第二节 范畴分布的不平衡性及词义倾向的影响因素 136
一 影响引申义分布不平衡的认知因素 136
二 取象特征和语义范畴的对应关系 138
三 语义取象对名词个体词义倾向的影响 140
四 语义取象对名词义类词义倾向的影响 145
第三节 语义取象影响词义特点和倾向的分析示例 148
一“牙”和“齿”, 149
二“目”和“眼”, 157
三“首”和“头”, 164
第四节 小结 175
第五章 语义关联与词义演变模式 177
第一节 语义关联的形成机制 177
一 隐喻和转喻的重要性 177
二 隐喻和转喻在建立语义关联中的作用 179
第二节 语义关联模式 185
一 常见语义关联 185
二 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 201
三 语义关联模式的特性 205
四 不同关联模式下引申义的范畴归属 209
第三节 人体名词词义演变的主流模式 212
一 三类名词的词义演变模式 212
二 人体名词的词义演变模式 213
第四节 小结 214
第六章 词义结构与词义发展趋势 216
第一节 词义结构 216
一 结构关系 216
二 结构层级和语义特征的家族相似性 221
第二节 词义跨域引申的范畴序列 225
一 直接引申的难易度 226
二 直接引申义数量特征 231
三 词义引申的方向性 233
四 语义范畴排序 235
五 范畴序列与认知域投射规律的关联 237
第三节 范畴序列与词义结构、范畴分布的对应关系 239
一 范畴序列与词义结构的关系 239
二 范畴序列与范畴分布的关系 241
第四节 人体名词词义发展趋势 244
一 词义发展趋势的表现:引申义的数量变化 244
二 词义发展趋势之一:词义抽象度的受限 246
三 词义发展趋势之二:词义发展方向的转移 249
第五节 词义发展趋势与认知深化的关联 254
一 形貌特征的认知深化对词义发展的影响 254
二 位置特征的认知深化对词义发展的影响 256
三 功能特征的认知深化对词义发展的影响 257
四 三类特征的认知深化对词义发展的总体影响 259
第六节 小结 261
第七章 结论:影响词义演变的认知因素 264
第一节 语义取象影响词义演变 264
一 语义取象影响词义主要特征 265
二 语义取象影响引申力 265
三 语义取象影响词义倾向 266
四 语义取象影响词义发展趋势 267
第二节 隐喻和转喻思维机制影响词义演变 268
第三节 小结 270
附录 272
参考文献 310
后记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