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水资源的概念与现状 1
1.1.1 水资源的概念 1
1.1.2 水资源的类型 2
1.1.3 水资源现状 3
1.2 水资源属性 7
1.2.1 水资源的自然特性 8
1.2.2 水资源的社会特性 9
1.3 水资源问题、形势与带来的挑战 10
1.3.1 全球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10
1.3.2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和形势 12
1.3.3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 15
1.4 水资源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6
1.4.1 研究现状 16
1.4.2 发展趋势 18
练习与思考 19
第2章 水资源系统分析 20
2.1 系统基本原理 20
2.1.1 系统理论的产生 20
2.1.2 系统的概念 22
2.1.3 系统的基本特性 23
2.2 水资源系统 25
2.2.1 水资源系统的概念 25
2.2.2 水资源系统的特性 26
2.2.3 水资源系统的圈划 27
2.2.4 水资源系统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27
2.3 地表水系统 30
2.3.1 地表水系统的概念及结构 30
2.3.2 地表水系统的圈划 31
2.4 地下水系统 31
2.4.1 地下水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 31
2.4.2 地下水系统圈划 33
2.5 地下水系统圈划实例 38
2.5.1 概述 38
2.5.2 研究区孔隙水系统划分 38
2.5.3 镇江地区沉积岩裂隙水系统圈划 41
练习与思考 44
第3章 水资源评价 45
3.1 水资源评价的概念 45
3.2 水资源评价的原则及要求 46
3.2.1 水资源评价的原则 46
3.2.2 水资源评价的要求 47
3.2.3 水资源分区 47
3.3 地表水资源量计算 48
3.3.1 降水量 48
3.3.2 蒸发量 52
3.3.3 河川径流量 55
3.3.4 山丘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59
3.3.5 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60
3.4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60
3.4.1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 60
3.4.2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 64
3.4.3 不同频率代表年的地下水资源总量 68
3.4.4 地下水可开采量 68
3.5 区域水资源总量的计算 69
3.5.1 单一平原区水资源总量 70
3.5.2 单一山丘区水资源总量 70
3.5.3 不同地貌类型混合区的水资源总量 71
3.6 区域水资源水质评价 71
3.6.1 水质评价的分类 71
3.6.2 水质评价的一般程序 72
3.6.3 地表水水质评价 73
3.6.4 地下水水质评价 76
3.7 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 78
3.7.1 气候特征评价指标 78
3.7.2 水资源构成评价指标 78
3.7.3 时空分布评价指标 78
3.7.4 转化规律评价指标 79
3.7.5 水质状况评价指标 79
3.8 水资源可利用量 79
3.8.1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79
3.8.2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80
3.8.3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80
练习与思考 80
第4章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81
4.1 概述 81
4.1.1 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81
4.1.2 供需平衡分析的内容和原则 82
4.1.3 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方法 82
4.2 区域可供水量的计算 85
4.2.1 相关概念 85
4.2.2 系统概化 86
4.2.3 可供水量计算 87
4.2.4 影响可供水量的因素 89
4.3 水资源需求分析 89
4.3.1 需水的概念及分类 89
4.3.2 水资源需求量的估算与预测 91
4.3.3 水资源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 98
4.4 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98
4.4.1 一次供需分析 98
4.4.2 二次供需分析 98
4.4.3 三次供需分析 99
4.4.4 供需平衡宏观控制 99
练习与思考 100
第5章 水资源系统规划 101
5.1 水资源系统规划概述 101
5.1.1 水资源规划的基本概念 101
5.1.2 水资源系统规划的类型 102
5.1.3 水资源系统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103
5.1.4 水资源系统规划的程序和内容 104
5.2 线性规划 106
5.2.1 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106
5.2.2 模型解法 107
5.2.3 实例分析 111
5.3 非线性规划 119
5.3.1 数学模型及解法 119
5.3.2 二次规划 122
5.3.3 实例分析 122
5.4 动态规划 124
5.4.1 动态规划的概念 124
5.4.2 数学模型及解法 125
5.4.3 动态规划的应用及实例分析 126
5.5 多目标规划 127
5.5.1 多目标规划问题 127
5.5.2 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及其解法 128
5.5.3 实例分析 129
练习与思考 131
第6章 水资源管理 132
6.1 水资源管理概述 132
6.1.1 水资源管理的概念 132
6.1.2 水资源管理的内容 132
6.1.3 水资源管理的方式 133
6.2 水资源管理模型的目标 135
6.2.1 水资源管理模型的基本概念 135
6.2.2 水资源管理模型的目标 136
6.3 水资源管理模型的建立 136
6.3.1 建立模型考虑的因素 136
6.3.2 管理模型的决策变量、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136
6.3.3 建立模型的一般步骤 138
6.3.4 水资源管理模型的分类 139
6.3.5 集中参数系统管理模型 140
6.3.6 分布参数系统管理模型 143
6.4 水资源管理模型的求解 149
6.4.1 水资源管理模型传统优化方法 149
6.4.2 水资源管理模型智能优化算法 149
6.4.3 多目标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求解方法 150
6.5 水资源系统模型化与最优化耦合技术 151
6.5.1 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 151
6.5.2 水资源、水质、水量联合调度 156
6.6 实例分析 157
6.6.1 石羊河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研究 157
6.6.2 南四湖入湖河流水量水质联合调度 161
练习与思考 167
第7章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168
7.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 168
7.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168
7.2.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169
7.2.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 175
7.3 水资源承载能力 178
7.3.1 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概念及内涵 178
7.3.2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特性及影响因素 180
7.3.3 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相关研究领域之间的关系 183
7.3.4 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体系 184
7.3.5 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方法及展望 185
7.4 水资源利用工程 187
7.4.1 地表水资源利用工程 187
7.4.2 地下水资源利用工程 191
7.5 水资源保护 194
7.5.1 水资源保护的概念 194
7.5.2 水资源保护的任务和内容 195
7.5.3 水资源保护措施 195
练习与思考 197
主要参考文献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