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倾听言说 33
第一章 倾听杨光海 33
第一节 1964年初访永宁实地体验生活 34
第二节 与詹承绪合作编写拍摄提纲 43
第三节 剧本交给民族研究所,“四清”就来了 54
第四节 1965年二访永宁拍摄《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 64
第五节 1976年三访永宁补拍《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第一部分) 66
第六节 1966年拍摄《丽江纳西族的文化艺术》 69
第七节 准备要编辑一下子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就来了 71
第八节 1976年三访永宁补拍《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第二部分) 73
第九节 拍摄内容与拍摄方法(第一部分) 78
第十节 学术交流与合作 107
第十一节 拍摄内容与拍摄方法(第二部分) 124
第十二节 人生感怀 155
第十三节 在大理北阳溪村的童年 159
第十四节 到昆明学手艺,进子雄摄影室当学徒 188
第十五节 云南解放,我想当兵去算了 199
第十六节 1952年如愿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拍纪录片 211
第十七节 读书,看电影,写作 237
第十八节 再谈故乡大理北阳溪村风俗 247
第十九节 1957年开始拍少数民族纪录片 258
第二章 倾听王承权 266
第一节 专题调查的缘起:解决写民族简史简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267
第二节 专题调查:小凉山、永宁(第一部分) 270
第三节 “阿注”是婚姻吗? 273
第四节 做党的工作那个时候是,不会有二话的 275
第五节 国民党国小到共产党大学 277
第六节 我们那一代人,很有理想 282
第七节 詹承绪的童年 286
第八节 盐店学徒到保送上大学:詹承绪的命运转折 289
第九节 我们俩是同班同学 290
第十节 1956年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 294
第十一节 我们民族学专业那班分得很好的 299
第十二节 专题调查:小凉山、永宁(第二部分) 304
第十三节 视阈、立场与诠释 324
第三章 倾听袁尧柱 341
第一节 上海昆仑电影制片厂:照相师到电影摄影师 341
第二节 《西藏农奴制度》的拍摄 344
第三节 《大瑶山瑶族》的拍摄 345
第四节 《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丽江纳西族的文化艺术》的拍摄 346
第五节 回访与回味 354
第六节 相处之道:拍摄者与拍摄对象 357
倾听影像 369
《丽江纳西族的文化艺术》《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影像 369
后记 525
跋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