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发展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乃力,张婷婷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61085875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及其发展。全书十二章。包括:城市的概念、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城市发展的环境、城市化及其理论、城市化的进程与实践、城市系统、城市功能与都市圈、城市的内部结构、城市空间感应与居民的行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问题城市形态与城市规划等。本书既有教材特点,也有研究特色。系统阐述和重点探讨相结合,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案例及专题知识,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应用。可作为高等学校地理学、规划学等专业本科教学用书,还可供城市与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等城市科学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第一章 城市的概念 1

第一节 城市的成长 1

一、何谓城市 1

二、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

三、城市时代 9

第二节 城市的特征 10

一、城市景观的特征——主客体的双重性 10

二、城市功能的特征——经济高度密集 11

三、城乡结合的特征——城乡一体化 14

案例1—1新常态下中国城乡一体化格局与趋势 15

第三节 城市区域的划定 17

案例1—2以行政区域为标准划定城市的实例——法国情况 18

案例1—3以城市实体为标准划定的城市区域(其一)——美国大都市统计地区情况 18

案例1—4以城市实体为标准划定的城市区域(其二)——日本人口集中地区(DID)的情况 19

案例1—5中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 19

第二章 城市地理学 21

第一节 何谓城市地理学 21

一、城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21

二、城市地理学的分析视角 22

三、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2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24

一、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 24

二、近年来西方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及趋势 29

三、日本的城市地理学研究 32

四、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研究 38

第三章 城市发展的环境 47

第一节 城市的区位 47

一、何谓区位 47

二、城市区位的特点 48

三、城市区位影响因素 49

案例3—1城市的区位因素与城市兴衰 51

第二节 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 52

一、地形、地质环境 52

二、气候环境 53

三、水文环境 56

第三节 城市的社会经济地理环境 58

一、自然资源对城市的影响 58

二、区域社会经济地理背景对城市的影响 59

第四节 城市的信息环境 60

一、信息向城市集中 60

二、办公机构向郊区分散 62

三、远程办公的进展 62

四、城市的智能化 63

案例3—2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63

第五节 城市的生态环境 64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内涵 64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65

三、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及调控 68

第四章 城市化及其理论 71

第一节 城市化的概念 71

一、何谓城市化 71

二、城市化研究视角 72

三、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分类 73

案例4—1城市化的研究实例——大城市近郊的土地利用变化 74

第二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76

一、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77

二、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81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82

一、城市化的类型 82

二、城市化的测度 85

案例4—2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86

案例4—3中国台湾的城市化 88

第五章 城市化的进程与实践 90

第一节 城市化发展阶段论 90

一、第Ⅰ阶段:城市化(Urbanization) 91

二、第Ⅱ阶段:郊区化(Sub urbanization) 91

三、第Ⅲ阶段:逆城市化(Counter Urbanization) 92

四、第Ⅳ阶段:再城市化(Reurbanization) 92

第二节 城市地域的扩大 94

一、城市地域扩大阶段 94

二、影响城市地域扩大的主要因素 97

第三节 世界城市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00

一、世界城市化现状 100

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新趋势 105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的实践 107

案例5—1新中国户籍制度沿革 108

一、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109

二、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 113

三、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114

四、中国城市化模式 117

五、中国城市化面临的重大课题 120

案例5—2中国城市化三阶段并存 121

案例5—3以城市群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 121

第六章 城市系统 124

第一节 城市系统的概念 124

一、国家级城市系统 125

二、大区域性城市系统 125

三、日常的城市系统 126

第二节 城市系统的分析 126

一、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 126

二、城市金字塔 127

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 128

四、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 132

案例6—1中心地理论应用研究——城市系统的成长 139

案例6—2基于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及行政原则下的中国各都市圈中心地理论模型 141

第七章 城市功能与都市圈 144

第一节 城市功能 144

一、商业功能 144

二、工业功能 144

三、服务功能 145

四、行政功能 145

五、其他功能 146

第二节 城市的分类 146

一、城市分类的目的 146

二、城市功能分类方法 147

案例7—1广州市城市功能选择与培育 159

第三节 都市圈 161

一、都市圈的概念 162

二、都市圈的拟定 164

专题:城市化地域空间表现形式 170

案例7—2中国城市群研究 172

第八章 城市的内部结构 175

第一节 城市内部结构的概念 175

第二节 城市内部结构模式 176

一、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 176

二、扇形模式 177

三、多核心模式 179

专题:中心商务区(CBD)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 180

四、三地带模式 188

五、从地租判断土地利用模式 189

六、地价分布模式 190

七、人口密度分布模式 191

案例8—1从土地利用看日本城市空间的构成 192

第三节 城市社会空间分析 193

一、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概念 193

二、城市社会空间分析的常用方法 194

三、城市社会空间分析实例 195

第九章 城市空间感应与居民的行为 199

第一节 城市空间感应 199

一、城市空间的知觉研究 199

二、城市空间的学习 200

三、意象地图(Mental Map) 201

四、语言的形象 206

五、研究城市空间感应的作用 207

第二节 城市居民的行为 207

一、行为空间 207

二、日常行为 208

三、城市人口移动 211

第三节 时间地理学 213

一、时空间路径与棱镜 216

二、时空制约条件 217

三、时间地理学的应用 218

案例9—1时间地理学的最新应用研究 219

第十章 城市问题 221

第一节 城市环境问题 221

一、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 221

二、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 222

三、加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224

第二节 城市交通问题 225

一、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 225

二、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 227

三、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230

案例10—1绿色出行——中国城市交通发展之路 232

第三节 城市灾害 234

一、城市灾害类型 234

二、城市灾害的特点 236

三、城市综合减灾思路 239

专题:历年国际减灾日主题 241

第十一章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244

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244

一、地理信息系统概念 244

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概述 244

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245

第二节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特点 246

一、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247

二、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247

第三节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248

一、城市规划管理 249

二、城市规划设计 249

三、城市交通管理 249

四、城市地下管线管理 250

五、城市水资源管理与配置应用 250

六、城市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50

七、房地产领域的应用 251

八、政府决策支持方面的应用 251

案例11—1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251

第十二章 城市形态与城市规划 254

第一节 城市形态 254

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254

二、城市形态类型 256

专题: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 258

第二节 城市规划概述 258

一、城市规划的概念 258

二、欧美城市规划的进展 260

三、西方制订城市规划的方法 262

第三节 城市规划理论 264

一、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265

二、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论” 266

三、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267

四、《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268

五、可持续发展思想 269

第四节 中国城市规划的实践 272

一、城市规划编制方法沿革 272

二、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278

案例12—1依法保护北京市的历史文化 282

案例12—2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 285

参考文献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