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视角》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崔友平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4131048
  • 页数:259 页
图书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高速发展时期,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为根本的就是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进入了大众化阶段。

第一章 导言 1

一、研究的缘起: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与创新人才培养问题 1

二、研究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4

(一)由教学与科研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性质决定 4

(二)由教学与科研关系内涵的历史性决定 9

(三)由不同类型高校中教学与科研关系的不同性质决定 12

(四)由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决定 15

三、国内外教学与科研关系研究综述 17

(一)国外教学与科研关系研究综述 17

(二)国内教学与科研关系研究综述 30

四、主要研究目标 41

五、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1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 43

七、主要研究方法 45

八、研究特色与创新性 46

第二章 创新人才培养概论 49

一、创新人才定义 49

(一)创新定义 52

(二)创造性才能 53

(三)人才定义 53

(四)创新人才定义 54

二、创新人才的内涵特征 57

(一)创新人才的人格特点 58

(二)创新人才的思维特点 59

(三)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 60

(四)创新人才的能力结构 62

(五)创新人才的素质修养 66

三、教学与科研融合——国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启示 70

(一)美国模式 73

(二)日本模式 79

(三)德国模式 81

(四)英国模式 83

第三章 我国财经院校发展历史与创新人才培养 86

一、我国财经院校发展历史与人才培养现状 86

(一)清末民初至解放战争时期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发展历史 86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时期我国高等财经教育发展历史 90

(三)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财经高等教育的复苏与发展现状 95

二、财经院校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102

(一)财经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102

(二)财经类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与发展途径 105

(三)财经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109

三、山东经济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110

(一)确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总体思路 112

(二)及时掌握社会对经济类人才需求动向,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在社会需求之上 112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特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13

(四)以实践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教学与科研实践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15

(五)以“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为统领,促进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17

(六)开办创新人才实验班,在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中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途径 118

(七)增加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力度,丰富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 121

(八)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在学生培养中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 121

(九)改革传统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创新人才评价体系 123

(十)制定创新人才质量评估标准,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124

(十一)提升人才培养效果: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声誉显著增强 125

第四章 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现状和问题分析 127

一、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现状 127

(一)科研工作受到过多重视 128

(二)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弱化 130

二、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问题分析 131

(一)管理思想方面 131

(二)管理体制方面 133

(三)价值评价方面 133

第五章 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 137

一、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的必要性 137

(一)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37

(二)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是教学与科研辩证统一性的必然要求 143

(三)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是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144

(四)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必然要求 148

二、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的可能性 150

(一)学习连结了教学与科研 151

(二)人才培养目标连结了教学与科研 151

第六章 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机理分析 154

一、科研对于教学的正向效应 154

(一)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水平,促进高水平科研团队建设 155

(二)科研丰富了教学内容,加速了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 155

(三)科研有助于培养创新型和专业化人才 156

(四)科研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57

(五)科研有效地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使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得到优化 158

(六)科研有助于加强高校之间的学术科研交流合作,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159

二、教学对于科研的正向效应 159

(一)良好的教学是展开科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160

(二)教学是推动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 160

(三)教学是科研成果传播的有效途径 161

(四)教学环境有助于教师进行科研活动 162

(五)教学是促使高校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力量 162

三、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机理分析 163

(一)促进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的因素分析 163

(二)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的机理分析 166

第七章 财经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的政策体系设计 168

一、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顶层政策设计 168

(一)学术导向政策 168

(二)学术平台政策 169

(三)运行实施政策 170

二、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激励政策 171

(一)一体化激励政策 171

(二)学术休假政策 172

三、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考核政策 173

(一)分类管理政策 173

(二)综合考核政策 174

(三)考核体系科学化 174

四、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引导与保障政策 174

(一)目标管理政策 174

(二)人才激励政策 175

(三)梯度推进政策 175

(四)对教师的保障政策 176

五、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学生创新政策 176

(一)科研成果进课堂政策 176

(二)学生参与科研的支持和引导政策 177

(三)技术支撑政策 177

(四)学生科研奖励政策 178

第八章 财经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机制实证研究 179

一、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效应测算 179

(一)研究方法、变量设置、样本与数据 181

(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190

(三)教学与科研互动的路径分析 196

二、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政策配套与反馈调整 199

(一)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政策配套 199

(二)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政策的反馈调整 200

第九章 案例分析 203

一、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案例 203

(一)来自德国高校的实例 203

(二)来自美国高校的实例 207

(三)来自荷兰高校的实例 216

(四)国外高校案例的借鉴与启示 218

二、国内财经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案例 220

(一)来自高水平财经大学的案例 221

(二)来自地方本科财经院校的案例 228

(三)国内高校案例的启示与思考 243

参考文献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