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一)产业园区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路径 1
(二)中马产业园是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发展的新平台 3
二、中马产业园区简介 6
三、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
四、研究的内容、思路 12
(一)研究内容 12
(二)研究思路 12
五、研究方法 13
(一)文献研究法 13
(二)深度访谈法 13
(三)数量分析法 13
(四)模型研究法 14
六、研究的框架 14
第二章 产业园区与核心竞争力 16
一、产业园区 16
(一)产业园区的起源 16
(二)我国产业园区的兴起 17
(三)产业园区的概念 19
(四)产业园区的特征 21
(五)产业园区的类型 21
(六)产业园区的地位及作用 25
(七)产业园区的基本功能 27
(八)产业园区的优势 28
(九)我国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29
二、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 30
(一)研究综述 30
(二)基本内涵 36
(三)构成要素 37
(四)主要表现 39
三、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39
(一)前沿理论 39
(二)产业园区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 47
(三)国内外评价的方法 50
第三章 国内外同类产业园区发展研究及经验借鉴 55
一、国内相关同类产业园区研究 55
(一)天津生态园 55
(二)苏州工业园 56
(三)广州知识城 59
(四)平潭综合试验区 61
(五)珠海横琴新区 62
(六)苏滁现代产业园 65
(七)中德生态园 68
二、国外相关同类产业园区研究 72
(一)马中关丹产业园 72
(二)泰国罗勇工业园 74
三、经验借鉴 77
(一)掌握主动权 77
(二)改革管理体制 78
(三)人才管理体制 78
(四)实施产城融合 78
(五)创新服务体系 78
(六)下放审批权限 79
(七)成立法人机构 79
(八)创新投融资改革 79
(九)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80
(十)积极争取优惠政策 80
(十一)建立园区会商协调和经济运行分析机制 80
第四章 中马钦州产业园核心竞争力分析 81
一、优势分析 81
(一)发展模式优势 81
(二)战略优势 84
(三)区位优势 86
(四)政策优势 90
(五)配套优势——产城融合发展 94
(六)建设开发模式的优势 97
(七)生态优势 98
(八)创新优势 98
二、劣势分析 98
(一)产业基础薄弱 98
(二)人才匮乏 100
(三)现行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100
(四)与国内同类园区相比的弱势 102
第五章 中马钦州产业园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升总体思路 104
一、总体思路 104
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定位 105
(一)园区战略定位 105
(二)功能定位 105
(三)产业定位 106
三、发展导向 107
(一)差异化战略 107
(二)特色化战略 108
(三)创新化战略 108
(四)生态化战略 108
四、发展目标 109
(一)总体目标 109
(二)支撑目标 110
五、中马钦州产业园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升的重大任务 113
(一)打造中国—东盟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 113
(二)推进产城互动,共建生态新城 114
(三)立足战略需求,加强配套建设 115
(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15
(五)完善财政金融体制 117
(六)创新规划建设体制 117
(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118
(八)创新人事人才制度 119
(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20
(十)创新开放合作机制 121
(十一)创建知识产权机制 123
(十二)加强宣传推介力度 123
第六章 中马钦州产业园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升的重大任务 124
一、打造中国—东盟先进制造业集聚高地 124
(一)加强产业集聚 124
(二)突出产业特色 126
(三)完善产业配套 128
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智慧基地 131
(一)积极承接信息媒体产业转移 131
(二)制定配套鼓励政策 131
(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132
(四)加大科教投入,建设人才高地 132
(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舆论氛围 133
三、推进产城互动,共建文化生态新城 133
(一)通过合理规划加强产城互动 133
(二)营造生态宜居环境 135
四、搭建钦近东盟联系世界的合作交流窗口 137
(一)搭建信息发布平台 138
(二)搭建贸易往来平台 139
(三)完善项目展示及商务合作窗口 140
(四)搭建物流信息平台 141
第七章 中马钦州产业园核心竞争力培育提升的对策措施 143
一、强化政策创新 143
(一)行政管理创新 143
(二)配套服务创新 147
(三)核心政策创新 150
(四)运营机制创新 153
二、创新金融体制(中国东盟金融走廊) 155
(一)创新金融体制,做大做强金融服务 156
(二)发挥两国共建的优势,推动金融开放合作 156
(三)鼓励金融主体多元化,繁荣资本市场 157
三、提升软性实力 157
(一)提升软化的产业结构 157
(二)积极打造东南亚文化和风情园 158
(三)塑造“马园”精神 158
(四)高瞻远瞩的人才战略 158
四、汇集人才资源 159
(一)着力改革创新园区人才管理体制 159
(二)加快出台引进留住人才的系列政策 159
(三)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159
(四)加大人才地区合作力度 160
五、强化科技支撑 160
六、围绕“速度、环境、服务”,建设效能园区等或提升“综合智力”,与“中马智造城”相互呼应 161
七、构建与东盟的互联互通 161
(一)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和航线的开辟 161
(二)建立港口物流互联互通机制 162
(三)加快中国南宁—新加坡交通走廊建设 162
(四)加大政策协调力度,提高通关便利化 164
八、构建与保税港区的互联互通 165
(一)加快完善与保税港区的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165
(二)加大“港园”合作,开辟和经营至东盟国家主要港口航线 166
(三)加强“港园”保税物流合作 166
九、整合资源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示范先导区 167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168
一、以四大目标为建设导向,加快打造中马合作旗舰项目 168
(一)打造先进制造基地——延伸北部湾产业链条的聚集区 168
(二)打造信息智慧走廊——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科技研发先导区 169
(三)打造文化生态新城——展现具有东南亚民族风情的宜居宜业山水生态城 169
(四)打造合作示范区—具有高度对外开放合作的示范产业园区 169
二、以四大建设主线为核心,加快打造中马产业合作升级版 170
(一)加快建成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先导区 170
(二)加快建成体制机制创新开放试验区 170
(三)加快建成中国—东盟睦邻友好示范区 170
(四)加快建成面向世界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171
三、总结 171
专题研究一 园区行政管理创新研究 173
一、国内开发区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 173
(一)准政府的管委会体制 173
(二)行政区与经济开发区合一的管理体制 173
(三)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体制 174
二、案例分析 174
(一)中新苏州工业园区 174
(二)中新天津生态城 174
(三)中新广州知识城 175
(四)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76
(五)中马钦州产业园 178
三、经验借鉴 180
(一)建立三级政府工作协调机制 180
(二)突破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实现责任分工明确 180
(三)建立借鉴先进经验办公室,为园区跨越发展提供经验保障 180
(四)实行“政企分开”管理机制,更有利于园区可持续快速发展 180
专题研究二 园区财政管理创新体系研究 181
一、国内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基本类型 181
(一)设立一级财政的管理体制 181
(二)不设立一级财政的管理体制 182
二、管理体制与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 183
(一)管理体制评估和创新是快速发展的前提 183
(二)管理体制应与开发区发展阶段相适应 183
(三)财权和事权相匹配是快速发展的保障 183
三、园区设立以及财政与非一级财政分析比较 184
(一)园区土地出让收益保障方面 184
(二)落实各级财政补助资金保障方面 184
(三)上级财政收入返还资金保障方面 185
(四)对合资公司的影响方面 185
(五)对钦州市财政的影响方面 185
四、经验总结 186
(一)设立一级财政体制 186
(二)园区财政预决算在市本级财政单列 186
(三)建立市园联动的财政体制 186
专题研究三 园区运营机制研究 187
一、运营机制基本模式 187
(一)政府主导模式 187
(二)园区主导模式 187
(三)企业主导模式 187
(四)共建共享模式 188
二、案例分析 188
(一)广州知识城 188
(二)苏州工业园 189
(三)珠海横琴新区 189
三、经验总结 190
专题研究四 配套服务创新研究 192
一、产业园区配套服务发展阶段 192
二、配套服务体系 193
三、案例分析 194
(一)苏州工业园 194
(二)南京科技金融园 195
(三)张江高科技园区 196
四、经验总结 197
(一)创新配套服务中心,能更有效地为园区发展提供便捷的服务 197
(二)合理布局园区配套设施,是园区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197
(三)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加速产业园区快速发展 198
(四)加快配套服务建设,加快中马钦州产业园配套服务布局由分散布局到集聚布局转变 198
附件1 国内其他省市出台政策措施促进产业园区发展 199
一、科技型园区发展的对策措施 199
二、创新型园区发展的对策措施 202
三、其他型园区发展的对策措施 203
附件2 中马钦州产业园享有的优惠政策 209
附表1 中马钦州产业园重点建设项目表 211
参考文献 218
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