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3
第一章 创新展现新活力 3
一、建设创新型江西 4
(一)强化创新供给,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4
(二)培育创新主体,建立健全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 8
(三)增强创新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11
(四)注重人才为先,集聚用好创新人才 12
(五)强化保障支撑,营造建设创新型江西的良好氛围 14
二、着力打造南昌光谷 16
(一)打造南昌光谷具备的良好产业基础和条件 16
(二)明确南昌光谷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17
(三)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推动,加快形成集聚效应 20
(四)健全完善光电产业公共服务体系 22
(五)突出高位推动,举全市之力建设“南昌光谷” 23
三、做大做强航空产业,推动江西制造迈向中高端 25
(一)明确指导思想 26
(二)明确发展目标 26
(三)明确主要任务 27
(四)明确主要举措 33
四、做强做大做优江西中医药产业 35
(一)明确指导思想 36
(二)明确发展目标 36
(三)明确主要任务 38
(四)明确主要保障 45
第二章 打造开放新优势 47
一、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48
(一)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 48
(二)加快融入“一带一路” 52
(三)积极拓展渠道建设对接国家战略 56
二、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59
(一)外贸经营助转型 59
(二)外贸平台利建设 62
(三)培育新型贸易业态 64
(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65
第三章 打造国有企业改革“江西样板” 68
一、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打造“江西样板” 69
(一)坚持双向互动、交叉融合,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70
(二)加大资本证券化推进力度 72
(三)加快推进公司制改革 72
二、在赋予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上打造“江西样板” 74
(一)依法放权、主动松绑,让企业“舒筋壮骨” 74
(二)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75
(三)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 76
三、在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上打造“江西样板” 77
(一)大胆探索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77
(二)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 77
(三)积极推进创新发展综合试点 81
(四)扎实开展企业管理提升活动 81
四、在推进市场化战略重组上打造“江西样板” 81
(一)重组整合、创新发展一批 82
(二)联合“走出去”壮大一批 82
(三)清理退出一批 83
(四)嫁接改造一批 83
五、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上打造“江西样板” 85
(一)理清权力界限 85
(二)改进国资监管方式方法 86
(三)完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机制 86
(四)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 87
六、在实现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上打造“江西样板” 87
(一)准确界定企业功能并实施分类管理 88
(二)搭建国资监管的“大屋顶” 88
(三)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89
第四章 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90
一、科学制定绿色规划,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引领方向 92
(一)构建“一湖五河三屏”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 92
(二)构建以“四区二十四基地”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 93
(三)构建以“一群两带三区”为主体的城镇格局 93
(四)制定绿色保护和发展规划 94
二、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提供支撑 94
(一)以“生态+”理念为引领,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95
(二)推行绿色生产行动计划,节约高效利用资源 97
三、加快实施绿色工程,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夯实基础 99
(一)推动山水林田湖整体修复 99
(二)抓好环境综合治理 100
(三)实施生态保护重大工程 102
(四)实施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103
四、积极创新绿色制度,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增添动力 104
(一)严格落实“三条红线” 105
(二)健全生态补偿制度 105
(三)落实健全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 105
(四)启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和领导干部责任审计试点 106
(五)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 106
(六)健全生态文明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107
(七)推进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改革 107
五、努力唱响绿色品牌,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构筑优势 108
(一)打造农业品牌体系 108
(二)打响工业质量品牌 108
(三)创建生态旅游品牌 108
(四)打造健康旅游品牌 109
(五)打造休闲养生知名品牌 109
(六)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品牌 109
六、积极创建绿色文化,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凝聚共识 109
(一)大力发展生态文化 109
(二)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110
(三)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活动 110
(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110
(五)强化宣传教育与交流 111
第五章 打造精准脱贫“江西样板” 112
一、紧紧咬住脱贫攻坚目标,精准把握脱贫标准 113
(一)减贫任务提前完成 113
(二)贫困群众收入达到新的水平 114
(三)贫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114
(四)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114
二、加强精准识别,打牢精准扶贫脱贫基础 115
(一)建档立卡,摸清底数 115
(二)瞄准目标,因户施策 116
(三)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116
三、健全精准脱贫攻坚机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117
(一)健全脱贫攻坚考核机制 117
(二)健全精准脱贫退出机制 118
(三)健全扶贫资金投入管理机制 118
(四)健全行业扶贫的责任机制 119
四、实施十大扶贫工程,打好三大攻坚战 120
(一)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 120
(二)强化社会保障,织牢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底线的“安全网” 122
(三)推进安居扶贫,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 123
(四)完善基础设施,有效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制约 125
地市篇 129
第六章 南昌:破茧化蝶 打造核心增长极 129
一、产业崛起三大行动聚集发展能量 131
(一)产业集聚行动,高位谋势积蓄发展势能 132
(二)龙头培育行动,科技创新积蓄发展潜能 134
(三)招大引大行动,筑巢引凤积蓄发展动能 136
二、改革开放 全面破茧引爆发展引擎 137
(一)大简政、大整合“引爆”改革 138
(二)大投入、大开放“引爆”发展 138
(三)大建设、大改造“引爆”城建 140
三、辐射带动 三融入促城市化蛹成蝶 141
(一)融入“大战略”,下好“一带一路”先手棋 141
(二)融入“朋友圈”,携手迈向新征程 142
(三)融入“兄弟团”,昌九昌抚一体再升级 143
第七章 九江:开放开发“T”形崛起正当时 144
一、昌九一体发展,助力九江“T”形崛起 145
(一)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一体化 146
(二)合作共享,公共服务同城化 146
(三)互补对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47
二、沿江开放开发,推动九江走向世界 147
(一)明确规划引领,营造沿江开放环境 147
(二)强化承载能力,构筑双向开放平台 148
(三)不断夯实基础,构建立体交通网络 149
(四)聚焦工业发展,做大九江经济总量 149
(五)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150
(六)发展飞地经济,扩大沿江对外开放 151
(七)立足沿江优势,推动区域交流合作 152
(八)坚持绿色发展,保持沿江生态底线 153
第八章 景德镇:复兴古镇 重塑世界瓷都 154
一、复兴历史文化,延续陶瓷文脉 155
(一)紧抓申遗契机,传承陶瓷文化 156
(二)依托“陶瓷+”理念,创新陶瓷文化 158
(三)深化开放合作,展现陶瓷文化 159
二、创新陶瓷产业,重振瓷都雄风 160
(一)优化结构,构建“大陶瓷”格局 161
(二)创新创意,延展陶瓷产业 162
三、打造新兴产业,重塑瓷都新辉煌 164
(一)产业升级,力推“3+1”产业 165
(二)开放合作,融入区域发展 167
第九章 萍乡:煤都转型 海绵助推新城镇 170
一、无先例可循,探索之路上前行 172
(一)谋划全局,区域打包借力PPP 173
(二)科学统筹,全程护航显成效 175
二、激活城市肌体,让城市自由呼吸 176
(一)先易后难,“小海绵”强化示范效应 176
(二)由小到大,“大海绵”改造全面提速 177
三、创新建设模式,统筹四个结合 178
(一)水清岸绿,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179
(二)核心带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 180
(三)发展契机,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和培植海绵产业相结合 180
(四)品质提升,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181
第十章 新余:智慧城市 智能发展惠民生 183
一、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184
(一)放眼全局,推进“光网城市”工程 184
(二)突出重点,推进“广电建设”工程 185
(三)强化特色,推进“三网融合”工程 186
(四)引领潮流,突出“四大等式”效应 186
二、加快发展“一站一网”,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187
(一)“一站式”政务办公,实现三大突破 188
(二)“一网通”便民服务,实现三大转变 189
三、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191
(一)融通“融合”,研发设计协同化 191
(二)智慧“智能”,装备制造智造化 192
(三)信用“信息”,企业管理精准化 193
四、全面建设“数据新余”,智慧城市蓝海扬帆 194
(一)多轨合并,智慧新余铸造腾飞甲板 194
(二)开放发展,数据新余增添强力引擎 194
(三)创新机制,拓展智能新余远航空间 195
(四)成果共享,开拓智惠民生全新航程 195
第十一章 鹰潭:全域旅游 凸显“龙虎天下绝” 197
一、规划引领勾勒“全域旅游”新格局 198
(一)核心引领,突出道教文化 198
(二)重点支撑,重视多元互补 199
(三)着眼全局,促进全域共建 199
(四)明确指向,注重四大效应 200
二、生态提质铭刻“秀美鹰潭”新名片 201
(一)做靓“绿色”,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201
(二)做美“生态”,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202
(三)做好“环保”,创建中国生态城市 202
三、创新增色突破“智慧旅游”新境界 203
(一)创新式发展,搭建“智慧平台” 203
(二)融合式发展,完善“智慧旅游” 204
四、文化振兴蕴养“中华道都”新内涵 204
(一)合道——城市建设融入道教元素 205
(二)寻道——深度挖掘道教思想内涵 205
(三)体道——积极开展各项道教活动 206
(四)悟道——道教演出汇融道之神髓 207
第十二章 赣州:精准扶贫 助力苏区振兴 210
一、幸福宝典 开启赣州新纪元 211
(一)国家行动 引领振兴启程 211
(二)造血强身 加速产业升级 212
(三)生态为重 建设绿色家园 213
二、精准扶贫 助力老区大发展 214
(一)精准引导 做好顶层设计 214
(二)精准帮扶 推进扶贫开发 215
(三)精准管理 健全工作机制 218
三、全面小康 苏区振兴再启程 219
(一)新起点:三年赣南大变样 219
(二)新希望:五年同步建小康 220
(三)新作为:打好六大攻坚战 221
第十三章 宜春:生态+发展 吹响绿色冲锋号 224
一、生态思路,“三区”描绘发展蓝图 225
(一)由大变强,做强丰樟高“循环区” 225
(二)由小变大,做大袁上万“绿色区” 226
(三)由好变美,做美昌铜四县“生态区” 227
二、生态布局,“三金”打造昌铜绿心 227
(一)“金桥”工程,多点互连促发展 228
(二)“金牌”工程,山泉禅月引发展 228
(三)“金山”工程,名门绿宝迎发展 229
三、生态动力,“三升级”发动绿色引擎 230
(一)工业升级,绿色驱动 231
(二)农业升级,规模+特色 232
四、生态屏障,“三净”护好发展底色 234
(一)净空,保一方蓝天 234
(二)净土,守一片净土 235
(三)净水,护一湾秀水 235
第十四章 上饶:借力高铁 打造江西东部重要增长极 237
一、策应高铁经济时代,谋划城市建设 238
二、强化高铁磁场效应,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239
(一)突出重点,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239
(二)超前谋划,建设高铁经济试验区 240
(三)“高铁+”战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241
三、发挥高铁便捷功能,丰富旅游发展业态 242
四、突出高铁枢纽地位,扩大经济区域合作 244
五、利用高铁聚散能力,流通区域发展要素 244
第十五章 吉安:统筹发展 实现绿色崛起 246
一、厚植产业优势,打造产业新高地 247
(一)巧借振兴之风,重拳打造支柱产业 248
(二)巧用文化之特,聚力打造绿色产业 249
二、统筹区域发展,构建协同新格局 251
(一)错位发展,优化特色产业群 252
(二)奋进前行,打好脱贫攻坚战 253
三、推进吉泰走廊,引领发展“加速度” 255
(一)集优集聚,构建产业升级体 256
(二)产城融合,构建特色城镇群 257
(三)生态底色,构建绿色新样板 259
第十六章 抚州:区域合作 推动跨越发展 261
一、融入南昌,推动昌抚联动发展 262
(一)交通先行,对接基础设施 262
(二)错位发展,加快产业融合 263
(三)两城一体,接轨公共服务 264
二、对接海西,加速承接产业转移 265
(一)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 265
(二)资源整合,优化投资环境 266
(三)两园一带,构筑合作平台 268
三、改革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69
(一)植树造林,促进产业集群 269
(二)创新驱动,增强转型动力 270
(三)绿色崛起,提升发展质量 271
参考文献 273
后记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