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网络基础 3
第1章 网络基础知识 3
1.1 计算机网络及其分类 3
1.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3
1.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1.2 局域网的结构类型 5
1.2.1 星型拓扑结构 5
1.2.2 环型拓扑结构 6
1.2.3 总线型拓扑结构 6
1.2.4 网状型拓扑结构 7
1.3 以太网 7
1.3.1 以太网的工作方式 8
1.3.2 以太网的分类和技术特点 8
1.3.3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9
1.4 网络设备 10
1.4.1 网络设备介绍 10
1.4.2 网络传输介质 17
第2章 网络参考模型 21
2.1 OSI七层模型 21
2.1.1 概述 21
2.1.2 应用层 22
2.1.3 表示层 22
2.1.4 会话层 23
2.1.5 传输层 23
2.1.6 网络层 24
2.1.7 数据链路层 24
2.1.8 物理层 25
2.2 TCP/IP模型 26
2.2.1 TCP/IP的参考模型 26
2.2.2 IP地址及其分类 28
2.2.3 子网掩码 29
2.2.4 子网的划分 31
2.3 封装和解封装 33
第2篇 网络配置 39
第3章 思科路由器 39
3.1 思科路由器的硬件组成 39
3.1.1 中央处理器 39
3.1.2 存储器 39
3.1.3 接口 39
3.2 思科路由器的访问方式 40
3.2.1 通过Console端口访问路由器 40
3.2.2 通过AUX端口访问路由器 42
3.2.3 通过Telnet访问路由器 42
3.2.4 通过Web方式访问路由器 44
3.2.5 通过网管软件来访问网络设备 44
3.2.6 通过终端访问服务器访问路由器 44
3.3 IOS软件 44
3.3.1 IOS模式 44
3.3.2 IOS常用命令 46
3.3.3 模式切换、上下文帮助及查看有关信息 47
3.4 思科路由器的启动过程 50
3.5 思科路由器的密码破解 51
3.6 思科路由器的文件管理 52
3.6.1 路由器IOS的备份与恢复 52
3.6.2 路由器配置文件的备份与恢复 53
3.7 CDP协议 54
3.8 Telnet连接到远端设备 55
第4章 路由基础 57
4.1 路由概述 57
4.1.1 什么是路由 57
4.1.2 路由表 57
4.2 路由器工作原理 58
4.3 路由协议 59
4.3.1 路由协议的划分 59
4.3.2 管理距离和度量值 60
4.3.3 路由选路原则 61
第5章 静态路由 63
5.1 直连路由 63
5.2 静态路由 63
5.2.1 静态路由概述 63
5.2.2 静态路由的配置 64
5.3 默认路由 71
5.3.1 默认路由概述 71
5.3.2 默认路由的配置 71
第6章 RIP 79
6.1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79
6.1.1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79
6.1.2 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环路 80
6.2 RIP 82
6.2.1 RIP的主要特征 82
6.2.2 RIP消息类型 82
6.2.3 RIP定时器 83
6.3 RIP的配置 83
6.3.1 RIP的基本配置 83
6.3.2 被动接口的配置 89
6.3.3 RIP其他配置 89
6.4 RIPv2 90
6.4.1 RIPv1的局限性 90
6.4.2 RIPv2 90
6.4.3 RIPv2的配置 91
第7章 OSPF 99
7.1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99
7.1.1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概述 99
7.1.2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工作过程 99
7.1.3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特点 99
7.2 OSPF 100
7.2.1 OSPF特性 100
7.2.2 OSPF术语 100
7.2.3 OSPF包格式和包类型 101
7.2.4 OSPF邻接关系的建立过程 102
7.2.5 DR和BDR 103
7.3 OSPF基本配置 104
7.4 OSPF高级配置 110
第8章 EIGRP 119
8.1 EIGRP 119
8.1.1 EIGRP特点 119
8.1.2 EIGRP技术 119
8.1.3 EIGRP包格式 120
8.1.4 EIGRP数据包类型 121
8.1.5 EIGRP度量值计算 121
8.2 EIGRP基本配置 122
8.3 EIGRP高级配置 129
8.3.1 EIGRP汇总 129
8.3.2 EIGRP的Hello和保留时间 129
8.3.3 EIGRP非等价负载均衡 129
第9章 交换机 133
9.1 局域网设计 133
9.1.1 分层网络设计 133
9.1.2 交换机选型 134
9.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34
9.3 交换机的交换类型 136
9.3.1 根据功能划分 136
9.3.2 根据转发方式划分 136
9.3.3 根据对称性划分 137
9.3.4 根据缓存方式划分 137
9.4 交换机基本配置 137
9.4.1 交换机的配置模式 137
9.4.2 交换机的基本命令 138
9.4.3 交换机端口和MAC地址表的设置 139
第10章 VLAN 143
10.1 VLAN介绍 143
10.1.1 VLAN概述 143
10.1.2 VLAN的优点 144
10.1.3 VLAN的种类 144
10.2 VLAN Trunk 145
10.2.1 VLAN Trunk概述 145
10.2.2 VLAN标识 145
10.2.3 DTP协议 146
10.3 VLAN的配置 146
10.4 VTP 151
10.4.1 VTP概念 151
10.4.2 VTP域名 151
10.4.3 VTP通告 151
10.4.4 VTP模式 152
10.4.5 VTP基本配置 152
10.4.6 VTP综合配置 154
10.5 VLAN间路由 167
10.5.1 VLAN间路由概述 167
10.5.2 基于路由器子接口的VLAN间路由 168
10.5.3 基于三层交换机的VLAN间路由 174
第11章 STP 183
11.1 冗余拓扑中存在的问题 183
11.2 STP介绍 184
11.2.1 STP工作过程 184
11.2.2 端口状态转换 185
11.3 BPDU 186
11.3.1 BPDU介绍 186
11.3.2 BPDU的时间 186
11.3.3 STP拓扑变化 187
11.4 增强的STP功能 187
11.5 改进的STP 187
11.5.1 PVST+ 187
11.5.2 RSTP 190
11.5.3 MSTP 191
第12章 访问控制列表 193
12.1 访问控制列表概述 193
12.1.1 ACL作用 193
12.1.2 ACL工作原理 193
12.1.3 ACL类型 194
12.1.4 ACL放置位置 194
12.2 标准ACL 194
12.2.1 通配符掩码 194
12.2.2 配置标准ACL 195
12.2.3 配置标准命名ACL 196
12.2.4 配置标准ACL限制telnet访问 196
12.3 扩展ACL 197
12.3.1 配置扩展ACL 197
12.3.2 配置扩展命名ACL 197
12.4 标准ACL和扩展ACL的区别 198
12.5 标准ACL的配置 198
12.6 扩展ACL的配置 203
第13章 NAT 209
13.1 NAT概述 209
13.1.1 私有地址 209
13.1.2 什么是NAT 209
13.1.3 NAT优缺点 210
13.1.4 NAT类型 210
13.2 NAT配置 211
13.2.1 静态地址转换的配置 211
13.2.2 动态地址转换的配置 216
13.2.3 端口地址转换(PAT)的配置 221
第14章 DHCP 227
14.1 DHCP概述 227
14.1.1 DHCP简介 227
14.1.2 DHCP工作原理 227
14.1.3 DHCP中继 228
14.2 DHCP配置 229
14.2.1 DHCP的基本配置 229
14.2.2 DHCP中继的基本配置 232
14.2.3 三层交换机不同VLAN的DHCP中继配置 236
14.2.4 DHCP的综合应用配置 245
第15章 广域网 255
15.1 广域网概述 255
15.2 广域网术语 255
15.3 广域网连接类型 256
15.4 HDLC 256
15.5 PPP 256
15.5.1 PPP概述 256
15.5.2 PPP的组成 257
15.5.3 PPP认证协议 257
15.6 PPP的配置 258
第3篇 综合案例 275
第16章 网络工程综合案例 275
16.1 案例需求 275
16.2 案例拓扑 275
16.3 案例实施 276
16.4 案例测试 281
附录A Cisco Packet Tracer 6.0简介 293
A.1 Cisco Packet Tracer 6.0安装 293
A.2 Cisco Packet Tracer 6.0汉化 295
A.3 Cisco Packet Tracer 6.0使用 297
A.4 Cisco Packet Tracer 6.0模拟数据包传递过程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