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奥威尔与缅甸 3
第一章 奥威尔与殖民话语 3
第一节 殖民话语对奥威尔的影响 5
第二节 奥威尔对殖民话语的挑战 14
第二章 《缅甸岁月》的批评研究 25
第一节 作家本人视角和文献学视角 26
第二节 西方评论家视角 29
第二部分 奥威尔与中国 49
第一章 奥威尔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49
第一节 “东方乐土” 51
第二节 “上海” 54
第三节 “中国佬” 60
第四节 “东亚国” 65
第二章 奥威尔与萧乾、叶公超交游考 71
第一节 奥威尔与萧乾的书信交往 72
第二节 奥威尔对萧乾英文著作的书评 80
第三节 萧乾对奥威尔的回忆 83
第四节 奥威尔、叶公超和燕卜荪 84
第三章 国内赛珍珠和萧乾研究未发现的两则奥威尔书评 87
第一节 奥威尔对赛珍珠《大地》的书评 88
第二节 奥威尔对萧乾英文著作《龙须与蓝图》的书评 90
第四章 奥威尔论中国抗战 95
第五章 奥威尔在中国大陆的传播与接受 10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前:早期传播和接受 103
第二节 20世纪50—70年代:“反苏反共作家” 106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解禁作家” 110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反极权主义作家” 116
第五节 21世纪以来:“公共知识分子”和“世界经典作家” 119
第六节 奥威尔在中国大陆传播和接受的主要特征 124
第六章 中国大陆的奥威尔研究 128
第一节 从禁区到解冻:政治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早期译介和研究 129
第二节 反极权主义作家:20世纪90年代奥威尔研究的转向 136
第三节 公共知识分子与当代经典作家:21世纪以来的奥威尔研究 142
第四节 问题和思考 149
第三部分 中国奥威尔研究的新视野 155
第一章 特里林:“真相的政治” 155
第一节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序言 157
第二节 反抗的自我 162
第三节 自由主义的想象 164
第四节 从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 172
第二章 “悲观主义”的政治 179
第一节 《鲸腹之外》 180
第二节 《鲸腹之内》 186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189
第四节 英国左派知识分子批评谱系中的“悲观主义” 196
第五节 奥威尔是“悲观主义者”吗 206
第三章 乔治·奥威尔国际研讨会综述 210
第四章 学术史和思想史视角下的奥威尔研究 221
第一节 从奥威尔诞辰纪念和国际研讨会谈起 222
第二节 奥威尔作为世界经典作家的价值和影响 225
第三节 学术史视阈下的奥威尔批评 228
第四节 20世纪思想史语境中的奥威尔与奥威尔批评 231
第五节 学术史和思想史双重视角的研究方法 239
第五章 文学批评的职责——以20世纪英美知识分子团体的奥威尔批评为例 246
第一节 奥威尔的创作观 246
第二节 批评策略 251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职责 259
第四节 批评之道:从专家走向公共知识分子 270
第六章 乔治·奥威尔的经典生成 277
第一节 文学经典观 277
第二节 作家的经典生成 281
第三节 奥威尔的经典生成 283
附录 292
参考文献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