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保护与开发》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诸锡斌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04668271
  • 页数:367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重点论述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相关技术构成、制作工艺、技术原理、技术应用、历史演变、产生和发展的自然、社会文化背景、应用情况、具以及保护和开发存在的困难,抢救、保护和开发的建议。内容共计含十章二十九节,共计38万字。本书中还集成多学科研究成果,论证了云南傣族是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从宏观理论层面论证了开展少数民族传统科技研究具有的多元价值结构,指出器物价值的全面实现是当前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研究价值的制约因素,论证了开展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引言 1

第一章 保护与开发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传统技术 8

第一节 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研究的价值 8

一、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研究价值的多元性 8

二、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研究的价值结构 11

三、器物价值的全面实现是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研究价值的制约因素 14

第二节 对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技术器物层次价值的思考 17

一、有必要更新观念 17

二、对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研究方法本身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18

三、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技术文化功能来实现器物层次的价值 19

四、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研究在历史文物保护和开发中的作用 20

五、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技术在资源保护及其利用中的独特作用 21

六、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技术研究在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2

第二章 保护与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价值与意义 26

第一节 保护与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文化与学术价值 26

一、保护和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以推进傣族文化研究 26

二、发掘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是认识农业灌溉发展史的需要 28

第二节 保护与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31

一、发掘、改造傣族传统灌溉技术以实现其实际应用价值 31

二、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可以转化为特色旅游资源 34

第三节 保护与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特定政治意义 36

一、尊重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36

二、保护和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是弘扬优秀民族传统科技的需要 38

第四节 保护和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生态价值 40

一、保护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有利于完善傣族合理的生态观 40

二、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有利于发掘和利用傣族合理的传统灌溉制度 42

第三章 云南稻作农业与傣族概述 46

第一节 云南与稻作农业的发祥 46

一、云南是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的考古发现及有关稻作野生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证据 47

二、云南是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的不同民族的神话依据 48

三、云南是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的语言学证据 50

第二节 傣族是云南稻作农业的创始者 52

一、民族学、考古研究表明傣族是云南稻作农业的创始者 52

二、现今我国傣族的分布情况 55

第四章 傣族传统农业与水稻栽培技术的演变 60

第一节 傣族农业耕作方式的变迁 60

一、山地农业耕作阶段 60

二、象和牛践踏水田的耕作阶段 63

三、“火耕水耨”耕作阶段 64

四、水田犁耕农业时期 65

第二节 傣族优秀的传统稻作农业技术——“教秧” 69

一、“教秧”的产生 69

二、“教秧”技术的应用 71

第三节 “教秧”技术的合理性分析 74

一、“教秧”技术产生的自然原因 74

二、“教秧”技术的发展 75

三、“教秧”技术具有的合理性 77

第五章 西双版纳傣族和他们的灌渠 82

第一节 悠久的灌渠修理技术 82

一、灌渠对傣族稻作农业和社会的产生具有先决性 82

二、灌渠对傣族稻作农业和社会重要性的历史文献印证 85

第二节 巧妙的灌渠质量检查技术 92

一、竹筏对灌渠渠底的检验 94

二、竹筏对渠宽的检验 96

三、竹筏对灌渠弯道曲率的检验 97

四、竹筏对渠堤沿岸空间的检验 99

第六章 分水器——西双版纳傣族特有的配水设施 104

第一节 分水器与“南木多” 104

一、分水器 104

二、“南木多”的制作与运用 105

三、对“南木多”的两点分析 110

第二节 分水器与“根多” 114

一、“根多”简况 114

二、“根多”分水量级单位与稻作灌溉面积及单位 116

三、对“根多”乙分水量级单位的分析 119

四、对“根多”甲分水量级单位的初步认识 120

五、对“根多”甲分水量级单位的深入分析 123

六、“根多”配水的主要依据 126

第七章 “根多”的历史演变及其现实应用 132

第一节 “根多”的分类、历史演变及其发展分期 132

一、“根多”的分类 132

二、“根多”产生的历史年代探源 136

三、“根多”的历史演变 140

四、“根多”演变的几个阶段 149

第二节 分水器的实际运用 151

一、“根多”应用的基本条件 151

二、“根多”甲的实际运用 153

三、“根多”乙的实际运用 160

四、“根多”甲与“根多”乙柱径差异分析 162

第八章 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存留至今的原因分析 170

第一节 傣族传统灌溉技术与西双版纳特殊自然环境的关系 170

一、西双版纳的气候条件与传统灌溉技术的关系 170

二、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条件与传统灌溉技术的关系 174

三、西双版纳自然生态环境与传统灌溉技术的关系 178

第二节 傣族传统稻作农业的稳定性对传统灌溉技术的影响 180

一、西双版纳自然条件下产生的稻作农业具有稳定性 180

二、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稻作农业的优势有利于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保存 183

三、傣族特色水稻栽培技术促进了传统灌溉技术的保存 187

第三节 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得以保留的社会原因 190

一、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得以保存与傣族社会形态发育较低有关 190

二、以水稻为核心的傣族社会有利于保存其传统灌溉技术 194

三、傣族历史上对水的严密管理体系、体制促进了传统灌溉技术的保存 198

第四节 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得以保留的传统文化及宗教的原因 203

一、傣族原始宗教对傣族传统灌溉技术保存的影响 203

二、傣族水文化对傣族传统灌溉技术保存的作用 208

三、傣族佛文化对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保存具有重要作用 211

第九章 保护和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可行性 220

第一节 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已植根于傣族文化之中 220

一、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固化于傣族传统的“法律、法规”中 221

二、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固化于傣族的心理、思维观念和传统中 223

三、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固化于傣族的宗教和艺术中 224

四、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固化于傣族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劳动习俗中 228

第二节 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应用具有合理性以及可改造与可完善性 231

一、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具有自身应用的合理性 231

二、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具有可改造性 236

三、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好的群众认知基础 240

第三节 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有利于维护自然资源的稳定 245

一、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有利于水源林的稳定 245

二、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248

三、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有利于巩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251

第四节 保护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可创造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55

一、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具备了开发为特色旅游产品的潜力 255

二、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具有促进灌溉管理进一步完善的功能 259

三、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对丰富中华文明、促进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一定的价值 261

第五节 保护傣族传统灌溉技术与保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相一致 267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 267

二、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应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 270

三、保护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是保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一个部分 274

第十章 保护与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 280

第一节 保护传统技术的基本原则 280

一、保护需遵守被保护对象的原真性 280

二、需注意被保护对象的整体性 282

三、需注意被保护对象发展的可持续性 285

第二节 保护和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存在的困难 290

一、现代灌溉技术逐步取代或严重冲击了傣族传统灌溉技术 290

二、灌溉体制上存在的困难 296

三、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调整带来的困难 300

四、思想观念变化带来的困难 305

五、生态破坏带来的困难 312

第三节 保护与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建议 318

一、积极申报相关文化遗产保护 319

二、因地制宜地以多种方式实施保护与开发 321

三、将傣族传统灌溉技术改造为实用技术以达到保护的目的 324

四、创新灌溉管理制度以促进傣族传统灌溉技术的保护和开发 328

五、保护和开发傣族传统灌溉技术必须正确对待傣族文化传统 330

六、将傣族传统灌溉技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333

七、以傣族文化背景恢复森林生态和水源林 335

结语 338

参考文献 341

索引 348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