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文化传承的课堂民族志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立军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16197011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

导论 1

一 问题提出 1

二 文献综述 8

三 研究意义 32

四 研究方案 33

第一章 政策解析:现实与理想 38

第一节 国家层面 38

一 应试教育要转向素质教育 38

二 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 40

三 建立基础教育三级课程体系 43

四 课程要体现民族团结大局 45

五 注重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 47

六 发挥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47

七 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48

第二节 地方层面 50

一 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素质教育 51

二 逐渐把民族文化传承由自然引向自觉 52

三 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54

四 民族文化教育形式要多元化 55

五 结合自身实际和当地特色编写教材 57

六 构建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教育 57

七 培养民族民间文化的专门人才 59

八 加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领导 61

第二章 课程开发:内容与价值 65

第一节 课程设计 66

一 一般民族文化元素的课程设计 67

二 局部民族文化元素的课程设计 69

三 区域民族文化元素的课程设计 72

第二节 课程规划 74

一 牙舟陶艺课程 75

二 民族类专业和课程 83

三 特色教育课程 86

四 梦想教育课程 90

五 大课间课程 95

第三节 课程价值 98

一 地域文化是学校课程开发的基本资源 98

二 学校课程重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 99

三 学校具有民族文化传承的天然优势 100

四 增强学校办学特色和推动课程改革 102

五 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104

第三章 教学实录:观察与描述 108

第一节 民族语文课堂 108

一 台江县台拱镇番省小学:苗语课堂 108

二 三都县鹏城希望小学:水语课堂 111

第二节 民族舞蹈课堂 116

一 台江县民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民族舞课堂 116

二 丹寨县扬武民族小学:芒筒芦笙舞课堂 119

三 松桃县正大乡中学:四面鼓课堂 122

第三节 民族工艺课堂 126

一 平塘县牙舟中学:牙舟陶课堂 126

二 松桃县盘信民族中学:剪纸课堂 131

三 松桃县正大乡中学:刺绣课堂 134

第四节 民族体育课堂 136

一 铜仁市坝黄民族小学:板鞋竞速课堂 136

二 荔波县瑶山民族中学:竞技陀螺课堂 139

第五节 大课间课堂 142

一 石阡县长寿长乐希望小学:传统文化课间操课堂 142

二 雷山县第二中学:苗族舞蹈课间操课堂 145

第四章 课堂理解:动机与行动 150

第一节 实际行动 150

一 勇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150

二 让校园文化体现当地文化特色 152

三 民族文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153

四 争当好学生、好孩子和好公民 155

五 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水族文化 157

六 传承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 159

七 一些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 162

第二节 主位观点 163

一 有利于形成新的校园文化 163

二 让水族后代传承水族文化 164

三 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延续 166

四 学校担负着三项重要任务 166

五 阅读是学习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167

六 应充分理解课程教学的复杂性 168

第三节 客位观点 171

一 能够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 171

二 要实行特殊的奖励与照顾政策 172

三 探索学校文化传承的形式与规律 173

四 发挥学校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176

第四节 案例 177

一 打造民族特色学校——记扬武民族小学 177

二 走特色办学引领内涵提升的发展之路——记松桃民族中学 180

第五章 预期追求:效果与评价 188

第一节 访谈研究 188

一 积极作用 188

二 消极影响 195

三 案例:文化特色成就学校发展 202

第二节 问卷研究 209

一 学生问卷调查 209

二 教师问卷调查 221

三 调查研究的反思 231

第六章 模式机制:传承与创新 234

第一节 学校“主渠道”作用分析 234

一 学校教育凸显文化传承的决定作用 235

二 文化教育功能决定着学校传承的必然性 235

第二节 方式创新引来“源头活水” 236

一 民族文化学校传承必须创新传承方式 236

二 文化传承的目的和内容决定传承方式 237

三 传承方式取决于文化传承的内在矛盾 237

第三节 四种传承方式及其关系 238

一 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四种主要方式 238

二 四种传承方式的相互依存关系 251

第四节 建构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耦合机制 252

一 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耦合 253

二 校园文化与家庭文化耦合 258

第七章 发展策略:宏观与微观 264

第一节 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的生态环境建设 264

一 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生态环境解读 265

二 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生态环境现状 266

三 保持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平衡的路径 268

第二节 加强民族文化传承的两类课程建设 270

一 两类课程的划分取决于课程受众面的不同 270

二 影响两类课程发展因素的分析 273

三 促进两类课程的同向发展 280

第八章 理性反思:现实与展望 290

第一节 学校功能多样化 291

一 相关学科的学术观念 291

二 学校功能与民族文化课程发展的关系 295

三 学校功能的多样化表现 297

第二节 课程开发多样化 302

一 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02

二 课程开发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305

三 课程开发多样化的案例分析 309

四 课程开发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313

第三节 教学形式多样化 319

一 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现状分析 320

二 课程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多元发展趋势 324

第四节 评价标准多样化 327

一 课程评价的问题表现 327

二 实现课程评价的多样化发展 328

第五节 教师技能多样化 335

一 课程发展中对教师问题的分析 335

二 课程发展与教师多样化技能发展 336

三 促进教师技能多样化发展的策略 340

第六节 管理模式多样化 342

一 课程管理是校本管理的重要内容 342

二 当前课程管理的几种模式 346

三 校本课程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348

四 实现课程多样化管理的对策 349

后记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