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世界文学”观念:从歌德到马克思 2
二、“世界文学”理论建构:借鉴与磨合 7
三、“世界文学”在中国:问题的提出 15
四、本书的论证思路及结构 21
第一章 晚清民初的“世界意识”与“世界文学观念”的发生 29
一、从传统的“天下观”到“世界意识”的产生 29
二、新知识与新表达:世界文明、世界文化、世界之文学 36
三、世界文学观念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 43
四、世界文学在近代教育体制的准备 59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世界文学”问题 63
一、从“欧洲文学”到“世界文学”:价值重估与地位转换 63
二、新文化运动中高校的“世界文学”课程建构 74
三、新青年眼中的“世界文学”:杨亦曾《近代世界文学之潮流》(1919) 84
第三章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世界文学观念与实践的纵深发展 91
一、莫尔顿与郑振铎的“文学统一观” 92
二、郑振铎编纂世界文学史的理念、方法与德林瓦特 100
三、吴宓对世界文学在学理层面的提升 116
四、歌德、马克思的世界文学思想在20世纪20年代的传播 123
第四章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世界文学史”编译及相关著作的出版 133
一、对国外学者世界文学史的翻译及其学术价值 135
二、中国学者编译世界文学史的理念、特色与价值 155
三、国别文学史中的世界文学问题 161
四、“世界文学选本”的编纂思路及歧异 167
第五章 20世纪30至40年代民国高校的世界文学课程设置及其他 183
一、民国高校对“世界文学”课程设置的探讨 183
二、民国学术期刊中对世界文学观念的言说 194
第六章 20世纪30至40年代政治语境中世界文学含义的时代置换 205
一、战争背景下的世界文学、民族文学 205
二、世界文学含义的时代置换 211
结语 218
参考文献 225
后记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