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清诗的历史文化价值 1
二 诗歌史上的定位 5
三 对两个传统的选择 14
四 创作重心的转移 18
五 集成与革新 26
第一章 遗民作家对明代诗风的因革 34
第一节 清诗的发轫 34
第二节 申涵光、傅山及北方诗群 40
第三节 黄宗羲、钱澄之及越皖诗群 86
第四节 顾炎武、吴嘉纪及吴地诗群 120
第五节 屈大均、陈恭尹及粤湘诗群 151
第二章 钱谦益、吴伟业与清初诗坛的新变 169
第一节 龚鼎孳与清初其它诗人 169
第二节 钱谦益的诗学观 179
第三节 钱谦益前、后期诗歌创作的异同 190
第四节 吴伟业与“梅村体” 200
第五节 梅村词及娄东诗派 217
第三章 王士禛、朱彝尊与康熙时期主流诗风的转移 229
第一节 康熙朝诗人的整体趋尚 229
第二节 施闰章的“宣城体”与宋琬的激宕诗风 240
第三节 王士禛的神韵诗与《衍波词》 266
第四节 朱彝尊与前期的浙派诗词 301
第五节 生新的查慎行与劖刻的赵执信 325
第四章 清初词坛的复兴 343
第一节 清词繁荣的原因 343
第二节 金堡、余怀等遗民词人 345
第三节 陈维崧的《湖海楼词》及阳羡词派 353
第四节 曹尔堪、梁清标及其他顺康朝词人 376
第五节 真率超俗的“京华三绝” 397
第六节 风格多彩的清初女词人 413
第五章 乾嘉时期传统诗坛的分流 422
第一节 乾嘉诗坛的多元态势 422
第二节 沈德潜的格调派与翁方纲的肌理派 426
第三节 厉鹗、钱载及中期的浙派诗 452
第四节 岭南独家黎简与盛世孤星黄景仁 471
第五节 桐城诗派与高密诗派 487
第六章 袁枚与性灵诗派的崛起 506
第一节 性灵诗派的近代性质 506
第二节 袁枚诗歌的二重性 514
第三节 别开生面的性灵派阵营 520
第七章 浙派影响下的清中叶词坛 543
第一节 浙派中期阵营 544
第二节 郑燮及其他乾嘉词人 555
第三节 明珠辉映的清中叶女词人 565
第八章 清后期融通变革的诗坛格局 579
第一节 意象独运的龚自珍及道咸时期其他诗人 580
第二节 平中显奇的郑珍与宋诗派诸家 611
第三节“师法八代”的王闿运与湖湘派诸家 623
第四节 陈三立与“同光体” 632
第九章 晚清的词坛和散曲及民歌 645
第一节 标举寄托的常州词派 646
第二节 蒋春霖及清末其他词人 666
第三节 走向衰微的散曲 676
第四节 清新多样的民间时调 690
第十章 黄遵宪与诗界革命 696
第一节 勇辟新路的“诗界三杰” 697
第二节 梁启超与其他新派作家 709
第三节 柳亚子和其他南社诗人 726
后记 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