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篇 1
第1章 “书”“印”作为艺术教学的相关问题 3
第1节 文字的象与书写的法 4
第2节 教学的时序分阶及评价等第 7
一、教学时序 7
二、教学评量 8
第3节 教学的要求与预备 9
一、执笔准备 9
二、书写姿势 12
三、执刀准备 12
四、选帖要求 12
第2章 常用文房器具 13
第1节 笔 13
一、选笔方法 14
二、护笔常识 15
第2节 墨 17
一、选墨常识 18
二、磨墨方法 18
第3节 纸 19
一、纸性种类 20
二、选纸与藏纸 21
第4节 砚 22
一、择砚常识 22
二、用砚方法 22
第5节 篆刻材料及刀法 23
一、篆刻材料 23
二、刀法介绍 25
三、磨石刻线 28
书法篇 29
第1章 书法史分期及书体书作简述 31
第1节 先秦篆书——尚象 31
一、甲骨文 31
二、钟鼎文 32
三、石刻文 34
四、简牍书 34
五、帛书 34
第2节 秦汉隶、草——尚势 36
一、秦汉帛书、简书 36
二、汉刻石 37
三、汉碑刻 37
四、汉石经 38
五、汉草书 39
第3节 魏晋真、草——尚韵 40
一、书艺自觉之韵 40
二、书家书作 40
三、北碑书法 43
第4节 唐宋楷、行——尚法、尚意 44
一、唐尚法 44
二、宋尚意 51
第5节 元明尚古 52
一、元代尚古复兴 52
二、明代尚古发扬 54
第6节 清至近代碑帖分合——尚质 57
一、朱耷 57
二、王铎、傅山 58
三、邓石如 59
四、金农、郑燮 59
五、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 60
第2章 传移模写 62
第1节 摹法意义与步骤 62
第2节 摹法要点 64
一、线形 64
二、对起笔、收笔的多元认识 65
第3节 由易入难 65
一、楷书摹法示例 65
二、行书摹法示例 67
三、草书摹法示例 68
第3章 观临错综 69
第1节 临法层次与意义 69
第2节 临法要点 70
一、养“生”思维 70
二、定“位”能力 71
三、章“节”控制 72
四、似与不似 73
第3节 临法示例 74
一、篆书 74
二、隶书 78
三、楷书 79
四、行书 79
五、草书 85
第4章 从容创作 87
第1节 布局之礼 87
一、文本属性决定的书体 87
二、礼乐秩序主导的布局 89
三、尺度规格呈现的书写 93
第2节 章法之妙 96
一、有无相生、疏密相成 96
二、大小阵势、穿插抱合 97
三、中正变化、反复出入 98
第3节 创作之新 98
一、意在笔先 99
二、藏锋护尾 99
三、临事从宜 101
篆刻篇 103
第1章 印章史分期及其代表作 105
第1节 先秦古玺时期 105
一、齐系印玺 105
二、燕系印玺 108
三、晋系印玺 110
四、楚系印玺 112
五、秦系印玺 114
第2节 汉晋印章时期 116
一、西汉官印 116
二、新莽官印 118
三、东汉官印 118
四、三国官印 120
五、晋官印 120
六、南北朝官印 122
七、汉玉印 122
八、汉晋私印 126
第3节 唐宋辽金印章时期 127
一、唐宋官印 127
二、辽金印章 129
三、鉴藏印滥觞 129
第4节 元明清至近代流派印时期 132
一、元代篆刻 132
二、明代篆刻 132
三、清代篆刻 134
第2章 临摹印法 140
第1节 勾摹到水印 140
一、勾摹印稿 140
二、水印上石 140
第2节 冲切兼用 142
一、冲刀 142
二、切刀 144
三、冲切兼用 144
第3节 钤盖印蜕 146
第3章 边款刻治及拓制 148
第1节 边款艺术 148
第2节 刻治款识 149
第3节 拓制 150
第4章 温故知新 151
第1节 点的意义 151
第2节 线的节奏 153
第3节 面的新颖 155
第4节 界格的妙用 157
后记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