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中国心性论发明于先秦,经魏晋以降儒释道三教之融会与整合,至宋明蔚为大观。心性论在东亚诸国的文化史、儒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上与形上学、宇宙论紧密相联,下开工夫论(修养论)、社会政治实践论。编者有幸请到一些专家,从理论、历史与现实等向度来深入、细化有关心性论的讨论。本辑按内容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六篇论文重点研究宋明理学及其心性论,以张载、朱熹、王阳明为中心,旁及清初胡石庄,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韩国儒生郭俛宇与田艮斋之争所反映的朝鲜性理学的发展,其中关涉心性论与宇宙论的关系,张载与朱子心学的定位,阳明教法的流衍,心、性、情关系的争辩与心性论诸范畴的厘清,及在何种意义上说心性论是实学等。第二单元三篇论文回溯先秦儒学的心性论,以孟子、荀子与《乐记》为中心而展开,尤重视性善论的真谛,孟子学的发展,荀子“心之所可”的道德人学之意涵。第三单元五篇论文从更宽广的历史视域出发,研究儒家的意义之域、道德哲学的范畴系统、仁爱观、幸福观、人性论的发展及其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