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王维与希尼诗歌的认知思路 1
1.1 认识诗人 1
1.2 认辨诗歌 17
1.3 认知研究 22
1.4 研究框架 26
1.5 本章小结 27
第二章 概念合成理论的历时沿革 29
2.1 理论概说 31
2.2 理论沿革 33
2.2.1 源头——概念隐喻理论 33
2.2.1.1 替代论和比较论 33
2.2.1.2 互动论 35
2.2.1.3 概念隐喻 37
2.2.2 雏形——空间映射 53
2.2.2.1 空间映射理论背景 53
2.2.2.2 空间映射理论要点 55
2.2.2.3 空间映射理论意义 66
2.2.3 完善——概念合成 70
2.2.3.1 建构性原则 72
2.2.3.2 管制性原则 88
2.2.3.3 建构—管制的合作与竞争 97
2.3 本书理论构建 103
2.3.1 双域网络框架 103
2.3.2 多域网络框架 106
2.4 本章小结 109
第三章 王维与希尼诗歌的双域网络合成 111
3.1 诗歌与双域网络合成的关联性 114
3.1.1 趋同关联 114
3.1.2 求异关联 118
3.2 王维与希尼诗歌的趋同一求异研究 125
3.2.1 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和乡村诗 125
3.2.2 宗教诗:佛禅诗与神话诗 156
3.2.3 政治诗:仕途诗与身份诗 167
3.2.4 战争诗:边塞诗与暴力诗 177
3.3 本章小结 180
第四章 王维与希尼诗歌的多域网络合成 183
4.1 多域网络框架 183
4.1.1 平行型合成 184
4.1.2 复合型合成 187
4.1.3 循环型合成 191
4.1.4 格律型合成 194
4.2 主体间自洽认知模式 196
4.2.1 主洽模式 197
4.2.2 境、情、叙的多域概念合成 200
4.2.2.1 境:心物相融 200
4.2.2.2 情:咏物寄情 202
4.2.2.3 叙:叙中升华 203
4.3 本章小结 206
第五章 认知叙事学视角下的概念合成过程 207
5.1 认知叙事 207
5.2 叙述视角与视点压缩的关联 209
5.2.1 叙述视角 209
5.2.2 视角压缩机制 211
5.3 诗歌的叙述视角转换 215
5.3.1 双域网络的视角转换 215
5.3.2 多域网络的视角转换 228
5.4 本章小结 228
第六章 认知语用学视角下的概念合成过程 231
6.1 认知语用 231
6.2 合作原则下的概念合成过程 233
6.3 诗歌“写读”的概念合成 239
6.4 本章小结 242
第七章 认知翻译学视角下的概念合成过程 243
7.1 认知翻译 243
7.2 翻译的概念合成过程 245
7.2.1 翻译的双域网络概念合成 245
7.2.2 翻译的多域网络概念合成 250
7.3 本章小结 254
第八章 总结 257
8.1 本研究的主要内涵 257
8.2 本研究的应用展望 258
参考文献 261
附录 希尼作品及研究专著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