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油气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连华,杨帆,陶士振,杨春等著
  • 出 版 社: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16082663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总结了油气地质理论的发展历程,对地层油气藏的类型、形成构造机制、成藏控制因素与成藏模式、分布规律、不同成因类型油气藏圈闭的评价与预测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指出了中国境内大油气区的可能分布地区,为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油气地质理论发展历程 1

一、世界石油地质学发展 1

二、中国石油地质学发展 5

第二节 中国油气勘探历程及发展趋势 12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研究与勘探进展 18

第二章 地层油气藏类型 23

第一节 地层油气藏概念与内涵 23

一、地层油气藏概念 23

二、地层油气藏内涵 24

三、地层油气藏与其他类型油气藏的异同 25

第二节 地层油气藏类型 30

一、地层圈闭分类 30

二、地层油气藏分类 32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特征 33

一、超覆型地层油气藏 33

二、削截型地层油气藏 35

三、风化壳潜山型地层油气藏 38

第三章 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构造机制 43

第一节 不整合形成的构造机制 43

第二节 超覆层序形成的构造机制 48

第三节 地层圈闭储盖组合形成的构造机制 50

第四节 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构造机制 56

第四章 不整合结构成因机制及控制因素 68

第一节 不整合与不整合结构 68

一、不整合的内涵 68

二、不整合的主要类型 69

三、风化壳与土壤层 71

四、不整合结构 79

五、不整合结构的成因机制 87

六、不整合结构的控藏作用 88

第二节 碳酸盐岩不整合结构成因机制及特征 118

一、碳酸盐岩不整合成因机制 118

二、碳酸盐岩不整合结构特征 124

三、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特征 125

四、中国典型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实例 128

第三节 碎屑岩不整合结构成因及特征 133

一、碎屑岩不整合结构及特征 133

二、碎屑岩不整合结构控制因素 136

第四节 火山岩不整合结构成因及特征 139

一、火山岩风化壳结构及特征 139

二、火山岩风化壳储层控制因素 141

三、火山岩风化壳分布规律 145

第五节 变质岩不整合结构成因及特征 147

一、变质岩风化壳结构及特征 147

二、变质岩风化壳成因及储层特征 148

三、变质岩风化壳储层的控制因素 149

第五章 地层型油气藏成藏控因与模式 151

第一节 碳酸盐岩地层型油气藏控制因素 151

一、构造运动背景 151

二、大规模分布的烃源岩 152

三、(似)层状分布的大规模有效储层 153

四、晚期规模生烃与大范围成藏 154

第二节 碎屑岩地层型油气藏控制因素 155

一、削截型地层油气藏控制因素 155

二、超覆型地层油气藏主控因素 159

三、海相砂岩地层油气藏控制因素 163

第三节 火山岩地层型油气藏控制因素 166

一、裂谷构造环境控制火山岩地层型油气藏分布 166

二、生烃中心区控制火山岩地层型油气藏展布 168

三、风化壳控制火山岩优质储层 169

四、区域盖层是控制大型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关键 170

五、继承性发育的构造高部位是油气富集区 170

第四节 变质岩地层型油气藏控制因素 171

一、变质岩古潜山内幕储层、隔层交互分布是油气藏形成关键 172

二、充足油源是成藏基础 173

三、侧向供油窗口控制古潜山含油幅度 174

四、深大断裂系统控制油气纵向运移 175

五、具有良好的封盖体系和保存条件 175

第五节 地层型油气藏成藏模式 176

一、碳酸盐岩地层油气藏成藏模式 176

二、碎屑岩地层油气藏成藏模式 178

三、火山岩地层油气藏成藏模式 179

四、变质岩地层油气藏成藏模式 182

第六章 地层型油气藏分布规律 185

第一节 地层型油气藏宏观分布规律 185

一、地层油气藏规模 185

二、地层型油气藏相态分布规律 186

三、地层型油气藏的纵向分布规律 187

四、地层型油气藏平面分布规律 188

第二节 不同类型地层型油气藏分布规律 188

一、碳酸盐岩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 189

二、碎屑岩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 190

三、火山岩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 193

四、变质岩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 195

第三节 四类原型盆地地层型油气藏分布规律 196

第四节 中国三大区域地层油气藏分布规律 202

第七章 地层型油气聚集区形成与分布 206

第一节 油气聚集区概念及特征 206

一、大型油气聚集区的概念 206

二、大型油气聚集区概念的发展与完善 209

三、大型油气聚集区形成条件 212

四、大型油气聚集区的地质特征 214

第二节 碳酸盐岩缝洞地层型大型油气聚集区 216

一、区域构造背景 216

二、缝洞地层型大型油气聚集区形成条件 217

三、缝洞地层型大型油气聚集区成藏与分布特征 220

四、勘探效果 224

第三节 碳酸盐岩层状岩溶地层大型油气聚集区 224

一、区域构造背景 224

二、层状岩溶地层型大型油气聚集区形成条件 226

三、层状岩溶地层型大型天然气聚集区成藏与分布特征 234

四、勘探效果 237

第四节 碳酸盐岩块状岩溶地层型大型油气聚集区 238

一、区域构造背景 238

二、碳酸盐岩块状岩溶地层型大型油气聚集区形成条件 239

三、碳酸盐岩块状岩溶地层型大型气藏特征 251

四、勘探效果 252

第五节 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大型油气聚集区 254

一、区域构造背景 254

二、火山岩风化壳大型油气聚集区形成条件 256

三、勘探效果 259

第六节 碎屑岩超覆、削截型大型油气聚集区 260

一、区域构造背景 260

二、碎屑岩地层大型油气聚集区形成条件 261

三、碎屑岩地层大型油气聚集区分布特征 265

四、勘探效果 268

第七节 变质岩裂缝型大型油气聚集区 268

一、区域构造背景 269

二、变质岩裂缝型大型油气聚集区形成条件 270

三、变质岩裂缝型大型油气聚集区分布规律 274

四、勘探效果 275

第八章 地层型区带、圈闭评价及预测方法 276

第一节 地层有利区带评价方法 276

一、碎屑岩地层型区带评价参数及标准 276

二、碳酸盐岩地层型区带评价参数及标准 277

三、火山岩地层型区带评价参数及标准 278

四、变质岩地层型区带评价参数及标准 280

五、区带评价方法 280

六、火山岩地层型区带评价实例 281

七、远源斜坡区碎屑岩岩性地层型区带评价实例 293

第二节 地层圈闭有效性评价方法 303

一、超覆型地层圈闭有效性评价 303

二、削截型地层圈闭有效性评价 311

三、碳酸盐岩地层圈闭有效性评价 313

四、火山岩地层圈闭有效性评价 318

五、变质岩地层圈闭有效性评价 325

第三节 关键参数评价方法技术 327

一、碳酸盐岩古岩溶识别方法 328

二、碎屑岩风化壳识别方法 329

三、火山岩风化壳识别与评价方法 335

四、变质岩风化壳识别与评价方法 336

参考文献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