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媒体化语境下的新世纪文学 1
一 “表意焦虑”:新世纪文学的新命意 1
二 “文与境谐”:新世纪文学的新语境 6
三 “鼎足三分”:新世纪文学的新格局 11
四 “传媒为王”:新世纪文学的新驱动 16
第一章 语境转型:从“政治化”到“媒体化” 21
一 “政治化”: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语境 22
二 “媒体化”:新世纪文学的语境 29
三 “媒体化”的五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语境呈现 38
第二章 观念转型:从“纯文学”到“泛文学” 61
一 环化:“纯文学”与“泛文学”的迭变 62
二 泛化:新世纪文学的“滥用”与“他用” 64
三 具化:新世纪文学“泛化”的表象与表征 68
四 活化:“泛文学时代”的文学观 81
第三章 属性转型:从“文学性”到“媒介性”(上) 96
一 走进文学内部的“文学性” 97
二 走向文学外部的“文学性” 99
三 “文学已死”:新世纪文学对自身的取消 102
四 “依媒新生”:新世纪文学对自身的救赎 108
五 “与媒共荣”:新世纪文学对自身的实践性建构 117
第四章 属性转型:从“文学性”到“媒介性”(下) 134
一 “媒介性”的第一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134
二 “媒介性”的第二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商业性 154
三 “媒介性”的第三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类型性 180
四 “媒介性”的第四副面孔:新世纪文学的娱乐性 194
第五章 身份转型:从“聚魅”到“祛魅” 209
一 媒体化语境中的文学“祛魅” 210
二 新世纪文学的“祛魅”过程 214
三 新世纪文学的“祛魅”表征 217
四 新世纪文学的“祛魅”症结 243
五 新世纪文学的“返魅”期待 254
第六章 场域转型:从“裂变”到“重构” 259
一 传统文学场的生成与结构 260
二 新世纪文学场的倾斜与裂变 264
三 新世纪文学场的重组与重构 275
四 新世纪三大次生文学场的争斗与博弈 278
第七章 机制转型:从“事业机制”到“商业机制” 288
一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生产方式的变迁 289
二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消费方式的变革 301
三 媒介化与新世纪文学传播方式的变通 315
第八章 话语转型: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 332
一 图像增殖与新世纪文学的境遇 333
二 图像化写作与新世纪文学的内图像化 341
三 影视改编与新世纪文学的外图像化 356
四 影视播映与新世纪文学的经典化与再经典化 378
第九章 审美转型:从“审美”到“泛审美” 383
一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到“审美日常生活化” 384
二 从“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 397
三 从“影像”到“拟像” 408
四 从“审美”到“审丑” 417
第十章 批评转型:从“学院批评”到“媒体批评” 431
一 学院批评的寂静与困顿 432
二 媒体批评的喧哗与骚动 435
三 媒体批评的权力与价值 450
四 媒体批评的偏至与反思 461
参考文献 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