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80年代:文学与社会的互动 3
80年代:“历史化”视野中的文学史问题 3
在“大历史”中建构“文学史”——关于“重返80年代文学” 29
潘晓讨论:社会问题与文学叙事——兼及“文学”与“社会”的历史性勾连 40
路遥的自我意识和写作姿态——兼及1985年前后“文学场”的历史分析 55
社会互动和文学想象——路遥的“方法” 77
小屋的恐惧和救赎——《山上的小屋》中的历史讲述 89
死去了的小资时代——重读《波动》序言 102
阿三考——由《我爱比尔》兼及王安忆的写作症候 112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128
“第三代诗歌”:命名与建构 146
第二编 “80后”写作:从成长中解放 163
“80后”与我们这个时代——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演讲 163
从成长中解放 181
抵抗的“假面”——关于“韩寒”的一些思考 187
从小资产阶级梦中惊醒——张悦然《家》中的历史意识和主体想象 199
罪与爱与一切历史的幽灵又重现了——由张悦然的《茧》再谈“80后”一代 218
小说即“往生”——读蔡东 233
故事尽头,洗洗睡吧——由《鬼雀》谈甫跃辉 242
读伤心的故事别伤心 248
回到现场的精神角力——新世纪“80后诗歌”的美学倾向 253
第三编 21世纪写作:对话与重建 261
历史重建及历史叙事的困境——基于《天香》《古炉》《四书》的观察 261
重启一种“对话式”的诗歌写作 278
鲁迅的精神传统——谈孙郁《鲁迅遗风录》 290
巨人行走于时空或少年敬泽的青鸟之旅 300
世纪的“野兽”——由邓一光兼及一种新城市文学 312
注释的审判——宁肯的《三个三重奏》 329
“辩证的抵抗”——由胡淑雯兼及一种美学反思 339
出梁庄,见中国 352
“在天空中凝结成一个全体”——《凤凰》的风景发现和历史辩证法 362
截句:文体与意境 381
“似乎都有余力再造一个世界”——《五人诗选》序 390
跨越时空的对话——第四届冯牧文学奖答谢词 397
代后记 通向真实的世界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