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1
一、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概念 1
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研究对象 2
第二节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历史与现状 3
第三节 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框架与过程 5
一、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框架 5
二、中医临床思维的过程 6
第四节 中西医临床思维方法的差异 10
一、中西医临床认知的差异 10
二、中西医临床思维方式的差异 11
三、中西医临床干预思路与疗法的差异 12
四、中西医临床疗效判定的差异 13
第五节 学习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的意义 14
第二章 中医临床思维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类型 15
第一节 中医临床思维的指导思想 15
一、整体观 15
二、动态观 17
三、常变观 19
四、形神观 22
五、中和观 24
六、治未病观 25
第二节 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类型 28
一、象思维 28
二、逻辑思维 32
三、经验思维 49
四、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 54
第三节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59
一、病证结合 59
二、方证相应 62
三、审机辨治 64
第三章 中医诊断思维 69
第一节 中医临床资料收集与分析 69
一、临床资料收集程序与思维引导 69
二、病象资料的认知分析 75
第二节 中医辨病思维 80
一、中医辨病的意义 81
二、中医辨病的困惑与对策 82
第三节 中医辨证思维 84
一、认知证的表现形式 84
二、主要辨证思维 87
第四节 诊断的形成与确立 97
一、初步诊断的建立 97
二、初步诊断的验证与修正 100
三、诊断的确立 101
第四章 中医治略思维 102
第一节 临床治疗决策 102
一、确定治疗目标 102
二、确定临床路径 104
第二节 治则思维 105
一、调衡性 105
二、有序性 108
三、适度性 111
四、个体化 112
五、地域性 113
六、时相性 114
七、顺势利导 116
第三节 治法思维 119
一、单法论治 120
二、复法论治 132
三、从脏腑论治 136
四、内病外治 139
第五章 中医制方用药思维 142
第一节 方剂配伍原理 142
一、五味化合 142
二、相辅相成 145
三、相反相成 145
第二节 方剂构比思维 148
一、处方结构特点 148
二、组方比例 149
第三节 方剂基本类型与择用思维 150
一、方剂的基本类型 150
二、方剂的择用思维 152
第四节 方剂活用心法 153
一、专方思维 153
二、类方思维 155
三、合方思维 160
四、新方创制思维 162
第五节 中医用药技巧 165
一、一药多用思维 165
二、专病专药思维 167
三、三位一体用药思维 169
四、根据脏腑特性用药思维 172
五、用量思维 172
六、用利远弊思维 176
七、剂型择用思维 178
第六章 治疗实施思维与疗效判定思维 179
第一节 治疗实施思维 179
一、诊断与治疗 179
二、治病与致病 179
三、自愈与治愈 180
四、患者依从性与医患沟通 180
第二节 疗效判定思维 180
一、有效与无效 181
二、单一疗效与综合疗效 181
三、个别有效与总体有效 181
四、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 181
五、预期结果与意外结果 182
第七章 中医辨误救误思维 183
第一节 误诊误治思维辨析 183
一、思维的固化 183
二、思维的窄化 185
三、思维的泛化 185
四、思维的依赖性 186
五、思维的倒转 186
第二节 中医辨误救误思维的形成 186
一、中医辨误救误的思维理论基础 187
二、中医辨误救误的主要内容 187
三、中医辨误救误的特点 188
第三节 中医辨误救误思维的应用策略 188
一、重积累,勤临证 188
二、四诊合参,重视沟通 189
三、明辨病机主证,掌握疾病规律 189
四、遵循治疗原则,掌握治疗方法 189
五、不断反思,综合分析 190
六、建立疗效评价监测系统 190
第八章 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 192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修养 192
一、中医的思维特点 193
二、中国传统哲学修养的意义 196
第二节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197
一、培养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意义 197
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 198
第三节 中医经典中的临床思维与锤炼 199
一、中医经典中的临床思维 200
二、中医经典临床思维的锤炼 200
第四节 中医临床实践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 201
一、中医临床实践的意义 202
二、临床实践与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关系 202
三、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实践教学 203
第五节 探究式教学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 204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204
二、探究式教学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意义 205
第六节 中医学术流派、师承教育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 205
一、中医学术流派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 205
二、师承教育与中医临床思维培养 207
第九章 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应用 209
第一节 内科病案 209
一、肺系病案 210
二、心系病案 211
三、脾胃系病案 211
四、肝胆系病案 213
五、肾系病案 214
六、气血津液病案 216
七、经络肢体病案 217
八、复合病案 218
第二节 急危重症病案 220
一、厥脱病案 221
二、肝性脑病昏迷病案 222
三、尿毒症病案 223
四、中风病案 225
五、苯妥英钠中毒病案 226
六、蜈蚣咬伤病案 228
第三节 外科病案 229
一、荨麻疹病案 229
二、湿疹病案 229
三、牛皮癣病案 230
四、红斑狼疮病案 231
五、复合病案 232
第四节 妇科病案 233
一、月经病案 234
二、带下病案 235
三、妊娠病案 236
四、产后病案 237
五、妇人杂病病案 237
六、复合病案 238
第五节 儿科病案 239
一、小儿痉证病案 239
二、小儿厌食病案 240
三、小儿咳喘病案 241
四、小儿泄泻病案 242
第六节 骨伤科病案 243
一、颈椎病案 243
二、腰椎病案 244
第七节 眼科病案 245
一、外障病案 245
二、内障病案 246
第八节 耳鼻喉科病案 247
一、鼻鼽病案 247
二、耳鸣、耳聋病案 248
三、失音病案 250
四、牙痛病案 250
五、牙痈病案 251
主要参考书目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