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人文精神比较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翁芝光,许苏民著
  • 出 版 社:福州:海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05972869
  • 页数:3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别阐述了古代、近代及当代的人文精神的演变,进行比较研究,力图辨析中西文化的异同,同时借鉴对历史人文精神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的“人文精神”进行总结和概括,对当前的人文精神的不同观点进行辨误。

上编 以人性教化为内容的中西古代人文精神之比较 1

一、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 2

(一)古希腊罗马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理念 2

1.古希腊罗马的人文教育 2

2.古希腊罗马哲人的人文理念 6

(二)“为求知而求知”的认知理论 10

1.超功利的求知态度与明辨“真理”和“意见” 11

2.在辩论中确立真理的“辩证术”和知性逻辑 13

3.注重理性的辩证思维传统 14

4.认识论中的怀疑论和悲观主义意识 16

(三)“为行善而行善”的道德学说 18

1.关于知识与道德的关系 18

2.论个人的道德修养 21

3.论个人的尊严和自由 23

4.对人生幸福问题的探讨 25

(四)“彻悟美的本体”的审美观念 28

1.艺术、审美与人的尊严 28

2.关于爱与美之关系的理论探讨 30

3.“美统真善”、“美善合一”的人文追求 37

二、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42

(一)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理念 42

(二)“以其道易天下”的认知理论 50

1.儒家的知行观和解蔽说 50

2.墨家的经验论和形式逻辑 55

3.道家的怀疑论和理性幽暗意识 58

(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道德学说 61

1.“天人合一”的道德论之起源 61

2.先秦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 62

3.老庄道家对伦理异化的批判 66

4.墨家的伦理学说与儒家的援墨入儒 69

(四)“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观念 71

1.儒家的诗教与人格审美学说 71

2.道家的自然审美学说 74

3.儒道互补与中国艺术精神 76

三、中西古代人文精神之比较 79

(一)“西方女神的美”与“中国人民的善” 79

(二)“天人合一”不是中国文化独有的观念 82

(三)知识论、道德论、审美观之比较 87

(四)澄清中西人文精神比较研究中的几点误解 90

1.关于家庭美德问题 90

2.关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问题 91

3.关于个人的社会角色问题 94

中编 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中西近代人文精神之比较 97

一、近代西方的人文精神 99

(一)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99

1.近代人文精神的曙光 99

2.“人的重新发现”与“世界的发现” 103

3.近代人文理想的基本特征 105

(二)确立知性主体精神的认知理论 114

1.培根的“破除四种幻像”说 115

2.“笛卡尔式的怀疑”和“知性分析方法” 117

3.洛克的反独断和尊重他人理性的宽容精神 121

4.莱布尼茨论逻辑证明的科学知识 123

5.康德对“知性”与“理性”的明确区分 125

(三)体现道德主体精神的伦理学说 128

1.人性论与个人本位 128

2.以人的“自爱心”为基础的幸福观 132

3.普遍性的道德原则与道德主体性的确立 136

4.英美功利主义与欧洲大陆的理想主义 139

(四)审美主体精神与普遍的人类之爱 140

1.美学发展的人本主义方面 140

2.以普遍的人性为美的客观标准 143

3.人本主义美学与普遍的人类之爱的社会理想 145

二、中国早期启蒙思潮中的人文精神 150

(一)中国早期启蒙思潮之形成及其演变 150

(二)“辟诸迷谬,以归一真之路”的科学精神 159

1.纯粹的求知态度 160

2.“缘数以寻理”的公理演绎方法 162

3.注重科学实证与从“重道轻艺”向注重技术科学的转变 165

(三)“各从所好,各骋所长”的新道德观 167

1.以自然人性论为出发点的新理欲观 167

2.以自然人性论为出发点的新义利观 168

3.关于个性及群己关系的论说 170

(四)“情之至于纤微无憾”的情爱论和艺术观 173

1.关于“爱”与“美” 173

2.性灵文论 176

三、中西近代人文精神之比较 182

(一)“启蒙”定义和科学方法之中西比较 183

(二)人性论与道德学说之中西比较 186

(三)情爱观念与美学理论之中西比较 190

下编 以生活的审美化为祈向的中西现代人文精神之比较 192

一、19世纪后期以来西方思潮中的人文精神 194

(一)时代的矛盾与思潮之变迁 194

1.现代西方人文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194

2.现代西方人文哲学产生的社会心理根源 197

3.中国文化对于西方的影响 199

4.现代西方人文哲学的理论源流 202

(二)认知理论的语言学和历史学的转向与心理学深化 206

1.从近代认识论向现代语言哲学的转向 206

2.科学哲学的人文化与人文哲学的历史性转变 210

3.人类深层心理的揭示与科学哲学的心理学深化 214

(三)“独特的自我”与“创造者的道德” 217

1.克尔凯戈尔、叔本华、尼采的“独特的自我” 218

2.柏格森的“创造者的道德” 227

3.萨特的存在主义人生观 229

(四)使人生艺术化和审美化的美学理论 231

1.“用美战胜生命固有的痛苦” 232

2.艺术与人生的自由和幸福 235

3.日常生活与审美 237

二、19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人文精神 240

(一)人的现代化: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深层主题 240

(二)“黜伪而崇真”的认知理论 248

1.严复论“必以开民智为第一义” 248

2.梁启超论科学精神 251

3.陈独秀对严复、梁启超科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54

4.胡适论科学的治学方法 255

5.丁文江对“科学破产论”的驳斥 259

6.鲁迅论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 261

(三)“改造国民性”的伦理学说 264

1.梁启超论中西道德之异同 266

2.邹容论“国民”与“奴隶”之区别 269

3.陈独秀的新道德观 271

4.李大钊论“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 274

5.鲁迅关于“立人”的学说 276

(四)讴歌“多情多爱之青春”的美学理念 280

1.“以美育代宗教” 281

2.审美教育与“青春中华之创造” 284

3.“美的宗教”的纯情感 286

4.为人生的艺术论 288

三、19世纪后期以来的中西人文精神之比较 291

(一)关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 292

(二)东方文化派的人文观的合理因素和局限性 296

(三)五四学者对现代西方人文哲学之合理因素的吸纳 301

结束语 309

参考文献要目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