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从崇武少年到集美学生 7
崇武古城与“霞田张” 7
“永源居”宗祠 8
童年与启蒙教育 10
小学教育 14
辗转跋涉 求学集美 16
第二章 就读厦门大学 24
升学志愿的选择 24
紧张而充实的大学生活 25
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与兼职中学教员 30
大学毕业 33
师从卢嘉锡 37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39
第三章 走上高校讲台 44
留校任教走上讲台 44
研制X射线衍射仪 47
海防前线大学的教学 51
尝试在水溶液中培养晶体 53
独当一面挑大梁 58
指导年轻教师讲授“物质结构” 61
参加“共振论”学术讨论 64
编写“物质结构”讲义 68
建立温馨小家庭 74
第四章 赴长春进修 76
赴吉林大学听唐敖庆讲“群论” 76
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 81
科研找到突破口 师生竞相推导公式 83
集中攻关“配位场理论” 86
讨论班既出成果又出人才 89
第五章 历尽劫难志犹坚 95
厦大的“文化大革命”风暴 95
大难临头 妻亡子散 98
为工农兵学员上课 102
《初等数学》讲义精益求精 105
业余时间偷搞科研 109
再次组织家庭 113
第六章 喜迎改革春风 116
拨乱反正 冤案获平反 116
开始招收研究生 120
赴日美考察 125
“多面体分子轨道”研究 128
名师带高徒 131
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134
第七章 两重担一肩挑 136
主持化学系 培养年轻学术带头人 136
勇担科研重担 142
兼任中科院物构所所长 144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146
组建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49
配合国家建设需要成立化工系 153
键表酉群方法研究 154
第八章 在物构所大显身手 160
努力建设结构化学实验室 160
参加原子簇化合物的科研 162
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研制 166
在物构所招研究生 171
物构所坚持三结合 173
赴德科学考察 176
候选中科院院士 178
第九章 为保护知识产权而战 181
物构所成立福晶科技公司 181
为保护知识产权而不懈斗争 183
担任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 190
第十章 专攻科研难题 194
为“211”工程出力 194
与学生“比赛”搞科研 196
再谈《共振论》 198
既抓科研又抓教学 201
建设重点学科 加强薄弱学科 204
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 208
用对不变式方法简化N!难题 214
在家中被劫匪刺伤 217
价键理论新方法获奖 219
第十一章 新世纪 新挑战 222
研究“低维纳米体系” 222
整合福建研究力量 探索国际前沿课题 228
邀请专家来厦讲学 232
因材施教 注重人才培养 235
因公遭遇车祸 大伤元气 237
海峡两岸学术交流 239
获福建省科技重大贡献奖 243
第十二章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246
关注学风 呼吁净化社会风气 246
庆祝从教六十周年 249
家庭和睦 子女长成 251
饮水思源 怀念恩师 253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257
学术传承 新人辈出 261
结语 265
附录一 张乾二年表 269
附录二 张乾二主要论著目录 298
参考文献 318
后记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