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制、运行及变异 民国时期西安地方法院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侯欣一著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00143349
  • 页数:783 页
图书介绍:中国社会法律文明的演进,由传统的中华法系到现代中国法,客观上经过民国时期近代法的确立这一中间阶段,使中国社会文明转型百年来法制国家建构向度呈现出多元纡回与曲折前行的趋势。民国时期的近代法在司法史方面的具体状态如何?如何透过民国史料仔细厘清司法机构组织、司法程序、司法关系主体,各自如何创制、运行及变异,其表现形式、发展特征,从而总结其发展规律,都是一个需要探讨清楚的问题。在中国近代史学界不懈努力下,近代专题史著述、研究视角呈现多元与细密,成果可谓丰硕,在这一法史研究的学术大背景下,中国法律史学界在民国司法史研究的进展就更加值得期待。《创制、运行及变异——民国时期西安地方法院研究》一书,以详实的档案文献为基础,梳理了民国时期(1911—1949)陕西西安地方法院从创立、发展,司法组织运行,以及后期出现的司法机构的局部变异,都进行系统考察和研究,进一步说明民国时期司法史与新中国司法的文脉联系,为深入了解当代司法打开了一条历史法律的路径,拓展了法律学术的视野,揭示了历史寓于现代的深刻关系。

绪论 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陕西及西安 1

一、固守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 4

(一)陕派律学 4

(二)陕甘总督 8

(三)蒲城知县 12

二、西方现代法律文化的输入 15

(一)陕西法政学堂 16

(二)陕西咨议局 19

(三)政治研究会 23

小结 24

上编 创制 33

第一章 时空中的存续 33

第一节 创制与守常 33

一、诞生 33

二、沿革 41

第二节 院址与建筑 45

第三节 法庭 54

第四节 看守所 64

小结 69

第二章 职业群体初现 70

第一节 推事 70

一、建设目标 71

(一)精英化 71

(二)专业化 75

(三)中立化 79

(四)任职避籍 80

二、西安现实 82

三、个案观察 87

(一)专业程度 89

(二)家庭出身 95

(三)年龄结构 97

(四)籍贯 98

(五)性别 98

第二节 书记官 100

一、资格与职责 101

二、能力 105

三、年龄 106

第三节 录事、执达员与实习推事 106

一、录事与执达员 107

二、实习推事 108

第四节 看守所人员 111

小结 114

第三章 内部组织依法设立 121

第一节 厅(院)长 121

一、职责和权限 121

二、个案观察 123

第二节 组织 131

一、初设时期 131

(一)审判庭 131

(二)书记室 133

(三)看守所 133

二、继承与发展 135

(一)增设审判庭 135

(二)民事执行处 136

(三)公证处 137

(四)人事室和总务科 137

(五)检察处 138

第三节 会议 144

一、组长会议 145

二、小组会议 146

三、周会与年终会 148

小结 150

第四章 审判制度逐渐统一 152

第一节 诉讼状纸制度 153

一、种类和格式 153

二、装订及保管 157

第二节 证据规则 159

第三节 法律解释 163

一、判例制度 164

二、解释例 167

第四节 训令 171

第五节 裁判文书 173

一、判词 173

二、批词 175

三、判决书 177

小结 185

第五章 专项经费制度形成 186

第一节 支出 186

一、薪俸 187

二、办公费 191

三、杂费 191

四、工食费 193

五、总量和结构 193

第二节 收入 202

第三节 财会制度 209

小结 217

中编 运行 223

第六章 契合与游离 223

第一节 审判机关与行政机关 223

一、与省府关系 223

(一)日常交往 223

(二)经费依赖 227

二、与县市政府关系 231

(一)人事与事权 232

(二)称谓 236

(三)恪守中立 237

(四)“司法孤立” 237

第二节 地方法院与高等法院 239

一、经济往来 241

二、人事纠葛 242

三、政策导向 243

四、潜在影响 245

第三节 推事与检察官 251

一、机构及人员 252

(一)设立 252

(二)人员构成 253

二、功能和作用 258

(一)辅助 258

(二)监督 267

第四节 推事与律师 273

一、专业水准和工作态度 275

二、相互制约 284

(一)受制于法院 284

(二)制约推事 286

第五节 法院与报纸 289

一、西安报界 289

二、交往模式 292

(一)报道诉讼活动 293

(二)开办法律专栏 299

(三)登载法律文书 300

小结 303

第七章 诉讼审判撮要 307

第一节 案件受理 308

一、立案 308

二、案件分配 312

第二节 案件分类 315

一、案件数量 315

二、案件类型 318

第三节 审判过程 322

一、平等对待 322

二、过程和结果公开 329

小结 332

第八章 刑事审判 334

第一节 刑事审判之一般 334

一、审判流程 335

二、审判模式 338

三、判决结果 339

(一)有罪判决率 340

(二)量刑 342

第二节 盗窃与抢劫罪 343

一、盗窃案件 343

二、抢劫与抢夺案 362

第三节 毒品犯罪 369

第四节 伤害与杀人犯罪 374

一、孙金田伤害案 375

二、孙瑞伯等杀人案 377

三、韩少轩过失杀人案 391

第五节 贪污罪 397

第六节 妨害名誉罪 427

小结 430

第九章 民事诉讼 433

第一节 民事调解 433

一、成立率偏低 434

二、个中缘由 438

第二节 民事审判 449

一、程序及特点 450

(一)程序 450

(二)特点 451

二、案件类型 460

(一)请求离婚 460

(二)请求同居 463

(三)遗产继承 467

(四)确认地权 468

(五)请求腾房 471

(六)破产清偿 475

(七)其他 477

第三节 民事执行 479

一、故意拖延 481

二、财产执行 484

三、人事事件执行 489

小结 491

第十章 运行状况 493

第一节 吸纳诉讼 493

一、审限内结案率 494

二、上诉率 500

三、存在的问题 506

第二节 消弭冲突 514

一、立法与社会冲突 515

二、司法弥合 515

第三节 塑造新型人际关系 533

一、亲属之间 533

二、乡谊之间 536

第四节 普及法治理念 539

一、面向普通民众 539

二、针对上层社会 541

三、实际效果 542

(一)法律素养 542

(二)权利意识 544

小结 545

下编 变异 553

第十一章 复调与顿挫 553

第一节 日渐趋同 554

一、行政职务与待遇 555

(一)待遇 555

(二)影响力 556

(三)工作业绩 558

(四)导向作用 562

二、扩编的冲动 564

三、修建大礼堂 569

第二节 关注自身利益 570

第三节 工作懈怠 575

一、请假 575

二、迟到早退 579

三、工作纰漏 580

第四节 渎职和腐败 585

一、举报与控告 588

二、社会各界反应 606

小结 608

第十二章 原因探析 609

第一节 政争与党争 609

一、司法中枢难以形成 609

二、院长变动频繁 611

三、推事升迁无序 613

四、人心混乱 618

第二节 期许和能力 620

一、想象的司法能力 620

(一)急于改造社会 620

(二)尴尬的审判机关 622

(三)有碍观瞻的法院建筑 627

二、警察权膨胀 630

(一)警察与民众 630

(二)警察与检察官 631

(三)警察与法官 632

第三节 面子和人情 633

一、推事与人情 634

二、检察官与面子 640

三、律师与关系 642

第四节 军人与战争 648

一、军费和军人 648

(一)养兵或办司法 648

(二)军人干涉司法 651

二、收入和操守 659

(一)素质下滑 659

(二)生活安逸到窘困 662

小结 672

第十三章 化解之道 675

第一节 强化执政党的领导 675

一、推行之原因 676

二、推行之过程 680

第二节 严肃考绩 703

第三节 重拾传统文化 708

小结 716

结语 722

一、制度省思 722

(一)推事制度 724

(二)录事和执达员制度 729

二、操作观察 732

(一)推事工作量过大 733

(二)无节制妥协 737

三、现代国家建构,尚未完成 743

(一)艰难博弈 743

(二)权力恣意妄为 752

(三)民众暴力抗法 754

四、无力回天 759

缀语 765

参考文献 768

一、档案 768

二、资料汇编 768

三、文集及回忆录 771

四、报刊及政府公报 774

五、志书 775

六、学术著作 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