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心力衰竭的定义 1
心力衰竭的临床定义 1
第一章 心力衰竭诊断与流行病学 3
心力衰竭的诊断 4
流行病学 5
住院和再住院 9
心力衰竭死亡率 10
心力衰竭治疗成本 12
第二章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和功能分类 16
基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心力衰竭诊断 16
心力衰竭的急性和慢性临床表现 19
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 22
心力衰竭降低运动能力 24
生物标志物BNP和NT-proBNP对确诊心力衰竭的作用 29
心力衰竭的其他生物标志物 33
第三章 A期:有发生结构性心脏病危险的患者 38
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患病率增加 38
可治疗的心力衰竭危险因素 40
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管理目标 46
第四章 结构性心脏病及向心力衰竭B、C和D期进展 49
心力衰竭的形态学改变 49
非适应性肥大的模式 51
神经体液循环反应 54
心力衰竭发展的细胞内机制 57
心力衰竭的基因突变 61
第五章 B期:无症状结构性心脏病 71
B期心力衰竭前期患者 71
从B期到C期收缩功能障碍的神经体液介质 73
高血压到HF-pEF的发展过程 76
心脏与非心脏器官的相互影响 80
B期心力衰竭的筛查试验 82
B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 84
第六章 HF-rEF患者C期评估 87
持续性心力衰竭“3F”评估 87
症状:症状是否符合心力衰竭的诊断? 87
功能:超声心动图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表现吗? 95
病因: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97
心力衰竭的重要诊断技术 107
第七章 HF-pEF患者C期评估 116
HF-pEF的诊断 116
肥厚型心肌病的管理 122
淀粉样变性所致的限制型心肌病 125
限制型心肌病的其他病因 128
引起心力衰竭综合征的其他病因 128
心脏瓣膜疾病 129
先天性心脏病 134
心包疾病 135
肺源性心脏病 136
心力衰竭中的睡眠呼吸紊乱 137
第八章 C期:症状性心力衰竭的预后改善 143
HF-rEF患者的循证治疗 143
利尿剂体液容量管理 145
血管紧张素Ⅱ抑制剂 146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150
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156
中性内肽酶抑制剂 158
硝酸酯类和肼屈嗪 158
地高辛 158
心力衰竭的电疗法 160
HF-rEF患者ICD与胺碘酮治疗比较 162
心房颤动与心力衰竭 165
HF-pEF的治疗 167
充血性HF-pEF和H F-rEF门诊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168
第九章 C期: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176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3F”,评估 176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178
容量管理 180
静脉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与急性心力衰竭 185
静脉注射药物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比较 187
机械循环支持 196
第十章 C期:心肾综合征 207
心肾综合征:定义和特点 207
肾功能测定 209
肾小球滤过率(GFR)异常与心力衰竭死亡率的相关性 210
GFR影响因素 211
心力衰竭伴有肾功能受损的治疗 212
第十一章 D期心力衰竭:选择与机会 222
D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特点 222
姑息治疗 224
心脏移植 225
左心室辅助装置 230
研究性治疗 237
第十二章 从以患者为中心的角度阐述心力衰竭4阶段 242
生活方式建议 242
门诊支持与监测 245
心力衰竭4阶段治疗方法总结 246
结语 247
附录A 词汇表 249
附录B 临床治疗试验总结 254
索引 267
彩图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