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回顾与展望: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几个基础问题再省思 1
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深化与时代创新: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前提 3
二、自由属于人类社会实践范畴:历史唯物主义何以构成马克思哲学的最高智慧 11
三、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与时代创新需要树立何种方法论自觉 24
第一章 基于把握世界四种基本方式的比较视阈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价值 47
一、人类把握世界的四种代表性方式及其特点 49
二、人类把握世界四种基本方式之间的交织与分野 56
三、哲学理性自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价值 67
第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对象与超越路径:马克思新历史观生成逻辑的宏观透视 73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对象:传统西方五种代表性历史观及其理路 75
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品格及其对传统西方历史观内在局限的揭示 89
三、历史唯物主义超越传统西方历史观的五大理论支点 97
第三章 思想比较视阈中历史唯物主义追寻自由的路径创新(上) 120
一、基督教自由意志的开启与上帝救赎观的自我困境 123
二、康德的理性自身立法与纯形式自由法则的内在局限与现实困境 131
三、历史唯物主义对基督教与康德自由观的超越 151
第四章 思想比较视阈中历史唯物主义追寻自由的路径创新(下) 157
一、传统西方自由及其实现观的代表性思路及其现实困境 158
二、现实社会实践:历史唯物主义探讨自由及其实现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161
三、“人体”解剖:历史唯物主义考察自由及其实现问题的重要环节 164
四、推进现实社会关系合理化:历史唯物主义解决自由及其实现问题的科学路径 168
第五章 自由的追寻与自我意识哲学的局限——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展开逻辑与思想史定位 174
一、《博士论文》的写作缘起:马克思对当时德国时代困境的回应 175
二、自我意识哲学的彰显与《博士论文》的展开逻辑 181
三、《博士论文》的思想史定位与启示 190
四、历史唯物主义超越自我意识哲学的基本历程 192
第六章 意识何以没有历史?——“逻辑在先”思维范式的迷茫与历史唯物主义深层思维范式变革 197
一、从“自在”到“自在自为”:“逻辑在先”思维范式的生成历程 199
二、“是”与“应该”的背离:西方“逻辑在先”思维范式的实质及其现实困境 212
三、对“逻辑在先”思维范式的超越与历史唯物主义深层思维范式变革 220
第七章 消弭“环境决定论”与“意见支配世界”之间的逻辑悖谬——历史唯物主义生成的另一种路径 230
一、感觉经验论: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思想基础 232
二、从“环境决定论”到“意见支配世界”: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逻辑悖谬 237
三、马克思对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逻辑悖谬的消弭及其新世界观的出场 245
第八章 何谓“理性”?“理性”何为?——在比较视阈中呈现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新理性的价值意义 252
一、对“何谓理性”的自觉追问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253
二、哲学史上解读“何谓理性”的五种视角及其实质 255
三、多维度考察“理性”内涵的当代启示意义 278
第九章 历史唯物主义所面临的双重历史评价及回应 284
一、历史唯物主义产生深刻影响与积极评价的深层根源 285
二、历史唯物主义所面临的挑战与消极评价 290
三、回应历史唯物主义消极评价的几点思考 296
第十章 当代视阈下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创新路径探析 301
一、当前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所面对的挑战和突出问题 302
二、从社会发展规律的复杂性阐明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必要性 306
三、诉诸思想比较视阈和文本内在理路的诠释来呈现历史唯物主义本真精神 310
第十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价值实现与中国共产党持续保持凝聚力的路径选择 320
一、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凝聚力与感召力的理论基础 32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的现实依据 324
三、应对现实挑战:中国共产党持续保持凝聚力的路径选择 326
第十二章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当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的特点分析与超越路径 329
一、主体意识的形成条件与社会作用 329
二、当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的基本特征 333
三、实现当代中国民众主体意识不断超越的路径分析 337
第十三章 影响当代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的三种前提性因素考察——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视角 341
一、关于文化内涵的再解读与影响文化价值取向的前提性因素 342
二、政治改革环境与文化价值取向中自由维度的彰显 345
三、市场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取向中创造性维度的生成 348
四、当代社会变迁与文化价值取向中多元开放维度的出场 351
结语 历史唯物主义智慧在实践中向未来敞开 356
参考文献 358
后记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