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现代性叙事与主体的建构 1
第一章 书信体小说与现代性主体话语 2
书信与私密性 2
性爱、婚姻与主体性矛盾 5
第一人称视角与自我的认同 7
时间模式与主体性体验 9
书信体、对话性与公共性 11
第二章 旅行文学与主体的自我质询 14
鹦鹉的呼唤与“父亲之名” 15
人—鸟对话与自我质询 18
被吞没的音节背后 21
自相矛盾的结局处理 23
第三章 近代诗歌、戏剧中主体—他者的建构 27
《上床》:女性—美洲与男性—殖民话语 28
《奥瑟罗》:一个西方“他者”的建构 37
1.从“摩尔人”到“奥瑟罗” 38
2.从威尼斯到塞浦路斯 41
3.嫉妒、轻信与身份认同危机 42
4.从谋杀者到悲剧英雄 45
第四章 成长小说与现代性主体的建构 48
成长小说与成人仪式 48
死亡与再生:两种对立的人生状态 49
导师与魔鬼:两组对立的人物 53
河上世界与岸上世界 55
第五章 现代性欲望主体的形成 58
欲望主体的形成 58
欲望对象的转换 61
在他者目光的注视下 64
在想象界与象征界之间 67
第二部分 现代性叙事的断裂与危机 70
第六章 现代主义与原始主义的张力 72
血性意识与神话的回归 73
契合、狂欢与含混 80
第七章 现代性表征危机与语言的突破 90
三重困惑 91
六种逃逸方式 93
可能与极限 101
第八章 主体的分裂与自我的消解 103
文本主体与中心的消解 103
他者话语进入诗歌文本 105
多元主体之间的对话 107
狂欢节精神 111
第九章 时间、追忆与身份认同 115
“小玛德兰点心”与“见识冰块的下午” 116
“奥德修斯的伤疤”与身份认同 119
时间的重组与扭曲 122
第十章 现代性主体的空间意识与身份焦虑 126
封闭的私密空间 127
过渡空间 130
不可企及的/超越的空间 133
第三部分 后现代世界的文学叙事 136
第十一章 世界图像化时代目光的暴力 138
求真意志、凝视与欲望的书写 138
凝视与主客体关系的建立 142
从凝视的王国到世界图像的时代 145
第十二章 20世纪流散文学景观 150
越界、失重、寻根 151
失语、杂语、洋泾浜语 153
个人史、家族史、民族记忆 157
双重性、外位性、边缘人 159
第十三章 文化飞地的空间表征 163
空间的生产与实践 163
文化飞地与身份认同危机 165
文化飞地的解域化/再域化功能 168
第十四章 多元文化杂交时代的民族记忆 172
民族文化记忆的主体构成 174
民族文化记忆中的“他者性” 176
第三世界作家文化身份的认同 178
第十五章 后殖民理论在中国语境的旅行 180
话语的引进与事件的发生 180
编译、评述与“种子”的播散 185
视野的拓展和问题意识的更新 190
学科的反思与前景的预测 195
结语:全球化时代的新人文精神 198
扩张型自我与文明的冲突 199
内控型自我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201
文学教育与道德想象力 204
参考书目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