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中国气派的话剧 491
第一节 话剧登上了延安舞台 497
第二节 延安演“大戏” 510
一 《日出》引发演“大戏”热 510
二 《带枪的人》的演出 521
三 有关演“大戏”的讨论 532
四 “大戏”以外的演出 536
第三节 话剧的新发展 546
一 走出“小鲁艺” 546
二 战斗剧社的新剧目 550
第四节 话剧发展的新高度 563
一 优秀作品联袂而出 563
二 丰富多彩的话剧舞台 594
三 《清明前后》的演出 609
第五节 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的话剧 618
一 华北根据地的话剧 618
二 华中、华南根据地的话剧 625
三 解放区的话剧 627
第七章 儿童戏剧 635
第一节 延安的儿童戏剧 635
第二节 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儿童戏剧 643
附录一 “五一”(活报剧) 646
附录二 《血泪仇》的写作经验(节录) 649
附录三 《从《逼上梁山》的出版到平剧改造问题》 656
《逼上梁山》的创造经过 656
创作上的群众路线和集体主义 661
打通思想是创作《逼上梁山》的关键 662
改造平剧的方向和原则 665
《逼上梁山》仅是改造平剧的“开台锣鼓”,它还有缺点,希望大家指正 671
附录四 《忆刘芝明同志领导编演<三打祝家庄>》 673
附录五 军民进行曲(两幕歌剧) 681
附录六 《塞北黄昏》 747
附录七 《集体导演的经验》 772
(一)放下自己的包袱 772
(二)思想领导 773
(三)集体导演 774
(四)导演方法 778
(五)导演和群众结合 781
附录八 《粮食》(独幕话剧) 786
附录九 《(李国瑞)写作前后》 800
附录十 党中央来延安之前的话剧演出 807
在中央根据地建立了戏剧团体 810
国民党统治区的话剧活动 821
附录十一 鲁迅艺术学院成立 827
抗战急需文化艺术人才 827
鲁艺的教育方针与课程设置 833
强大的教师队伍与璀璨的学生队伍 839
参考文献 845
后记 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