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这是一部国难史 1
第一章 流离燕市(1931.9—1937.2) 1
一、炮弹从校园上空飞过 1
二、国难当头,士报国恩 4
三、短暂的辉煌 8
四、离家,流亡到北平 15
五、北平东北大学 20
六、留学生束装归国 27
七、学生军事训练 32
八、奥运场上的第一个中国人 37
九、张学良旅欧前后 44
十、宁恩承去职,王卓然主校 52
十一、站在“一二·九”运动的最前列 60
十二、“一二·一六”大游行 69
十三、反西迁运动 75
十四、大逮捕始末 79
十五、办抗日的大学 87
十六、“一二·一二”大示威 92
十七、同学会与学生会的冲突事件 97
十八、反“接收”运动 101
第二章 转徙长安(1936.2—1938.3) 107
一、西安分校 107
二、艳晚事件 115
三、抗日救亡运动 120
四、西安事变 126
五、接收与改组 131
第三章 南渡潼川(1938.4—1946.9) 145
一、蒋鼎文密劝南迁 145
二、蜀道难 150
三、杜甫寄寓处 154
四、办学经费与衣食住行 162
五、组织变化与人事更迭 169
六、名师汇聚,盛极一时 173
七、“精明人物”臧启芳 179
八、国史研究部与文科研究所 187
九、从草堂书院到草堂国专 193
十、学术刊物与学术团体 199
十一、疾病与校医 205
十二、日祸与防空 209
十三、闲情与雅兴 217
十四、雨后春笋般的壁报 225
十五、东北问题研究社 228
十六、十万青年十万军 232
十七、学潮催生学生自治会 238
十八、抗敌国剧社与实验剧团 242
十九、文协川北分会 247
二十、学习社与祖国社 252
二十一、抗战胜利了 258
第四章 复员沈阳(1946.5—1948.6) 264
一、三千公里回乡路 264
二、方永蒸筹办先修班 269
三、回到母亲的怀抱 273
四、包围朱家骅 278
五、从冬令营到集中营 283
第五章 再迁北平(1948.6—1949.2) 290
一、铁狮子胡同和光明殿 290
二、“七五”惨案 296
三、“七九”大游行 303
四、时局变化 312
尾章:1949年前后 318
后记 323
附录:弦歌不辍的流徙史诗 丁乙 325
主要参考文献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