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与楚文化关系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瑶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32585793
  • 页数:3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先秦诸子与楚文化的关联》为基础,从“文学”与“地域文化”的角度切入,探讨先秦诸子与楚文化的关联。以楚文化为基点引摄诸子学说,从传播学和地域文化的视角开掘诸子学研究,为诸子研究提供一个新参照系。作者以“行为加思想”(如孔、墨)与“文本加思想”(如《韩非子》《吕览》)两种方式解读诸子与“楚”关联,亦多胜意。选题、视域与研究方法,均有创新意义,另辟蹊径,学术含量颇为丰厚。有利于把两个系统加以贯通,是楚文化和先秦诸子研究的新进展。

序言 1

第一章 孔子适楚及其文学演绎 1

一、孔子入叶至楚的时间和地点 1

1.孔子的入叶 1

2.孔子的至楚 4

二、孔子与叶公子高的交往及传闻 5

1.叶公子高其人其事 6

2.叶公子高问政于孔子 12

3.叶公子高与孔子论直 17

4.叶公子高出使齐国请教于孔子的寓言 23

三、孔子在楚地与高层交往及相关叙事 27

1.孔子与楚昭王、令尹子西 27

2.孔子与孙叔敖 31

3.孔子与市南宜僚、白公 36

4.叶公子高、市南宜僚及楚国政要的隐逸倾向 43

四、孔子入叶至楚与平民隐士相遇的传闻 44

1.孔子与狂接舆 45

2.孔子与长沮、桀溺、荷蓧丈人 48

3.孔子所接触的南北平民隐士的差异 52

五、孟子与楚文化之间的冲突 57

1.农家源自楚地 58

2.孟子对南楚农家的诘难 61

六、儒学南渐与江东吴地的关联 68

1.孔门弟子澹台灭明、商瞿南传儒学 68

2.春申君封吴及其习《易》 72

第二章 墨学南渐入楚的轨迹及文学性书写 78

一、墨子生卒年辨析 79

1.古今学人对墨子生卒年的几种认定 79

2.孙诒让《墨子年表》辨析 81

3.试断墨子生卒年 86

二、墨子南入楚廷的时间和地点 90

1.墨子入楚制止攻宋的时间 90

2.献书惠王与止楚攻宋并非同一时段之事 99

3.墨子入楚的地点 102

三、墨子在楚国朝廷的军事演练和学说传播 107

1.墨子与公输般的楚廷演练 107

2.墨子宣扬“非攻”与尚义 112

3.《墨子》书中“义”的内涵 117

4.墨子第二次到达楚廷的献书和陈辞 121

四、墨子在楚地鲁阳的惨淡经营 124

1.鲁阳文君与鲁阳其地 124

2.墨子止鲁阳文君攻郑 128

3.墨子与鲁阳文君论“非攻” 133

五、墨子弟子的南楚行迹 143

1.耕柱子仕楚 144

2.孟胜为楚阳城君殉难而死 146

3.田鸠因楚王见秦王 149

4.邓陵子等南方墨家成员 152

5.墨门弟子南楚行径的阶段性特点 154

第三章 《韩非子》对楚文化取材所建构的格局 157

一、诸篇政论:楚政之失的生动显现 158

1.《十过》、《饰邪》篇的竖榖阳小忠 158

2.《二柄》、《十过》篇的楚灵王行僻 165

3.《和氏》篇的和氏受刑与吴起被害 173

4.《奸劫弑臣》篇的春申君弃妻杀子与公子围弑君自立 177

二、《喻老》:楚地故事与哲理名言的珠联璧合 181

1.善建不拔:孙叔敖请汉间之地 182

2.大器晚成:楚庄王对答右司马御座 190

3.自见谓之明:楚庄王听从杜子之谏 197

三、《说林》:展现楚地智士的画廊 201

1.夺而食荆王不死之药者自全 201

2.自言善逐鹿而为楚王御者 207

3.楚丈人谏伐陈之楚公子 210

4.左史倚相谏楚王分吴、攻吴与备吴 212

四、《韩非子》与《左传》关于楚国叙事的对比 218

1.子反之死与楚地败军之将的自杀风气 219

2.子常败于吴的叙事辨析 232

3.《韩非子》对楚国叙事的历史真实性辨析 238

第四章 《吕氏春秋》与楚文化 240

一、对楚国制度文化的吸纳与借鉴 240

1.对楚国历史叙事的时段及取舍倾向 241

2.君主接受臣下批评的进谏制度 244

3.举贤授能的用人机制 249

4.谀臣谗言的祸国殃民 254

二、对楚国精神文化的多维展示和取舍 258

1.以义取舍、以人为本的战争理念 258

2.走向极端和偏执的忠节 265

3.对楚国忠孝冲突案例的判评 277

三、对楚地民性习俗的考量褒贬 289

1.道家学派推崇的大智若愚 290

2.法家学派贬抑的至愚 293

3.楚地的巫风和尚勇 303

四、对楚文化道家因素的吸纳 312

1.老子学说的定位、定性 312

2.老子学说的运用和发挥 317

3.《庄子·让王》篇的析解和重新组装 326

4.《庄子》其它篇目的摘录与整合 337

五、对《道德经》道家因素的吸纳及其采用的书写模式 345

1.《吕氏春秋》依据《道德经》篇目的分布格局 345

2.老子养生全性理念文学演绎的书写模式 347

3.老子系列命题被援道入法及说体文类的运用 355

附录 先秦诸子论楚、适楚大事记 363

参考文献 367

后记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