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逻辑、思想与文化 1
第一节 社会改造运动中“中国逻辑”身份之确立 1
一、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的“中国逻辑”思想 2
二、在学术与政治之间:严复、梁启超、章太炎对“中国逻辑”身份之确立 9
三、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的中国传统思想回归 15
第二节 “中国逻辑”合法性之辩护 18
一、胡适、沈有鼎、温公颐求“中国逻辑”与西方传统逻辑之同 19
二、胡适、沈有鼎、温公颐辨“中国逻辑”与西方传统逻辑之异 22
三、胡适、沈有鼎、温公颐关于“中国逻辑”研究方法之思考 24
第三节 基于广义论证的中国逻辑史研究 28
一、西方逻辑的特征与“中国逻辑”研究的问题 28
二、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逻辑”之探索 34
三、接着“逻辑与文化”讲“先秦逻辑” 40
第一章 先秦道家逻辑 51
第一节 《老子》的“正名-用名”逻辑 52
一、《老子》逻辑研究举例 52
二、《老子》论“道”“物”与“名” 54
第二节 黄老道家的“正名-用名”逻辑 59
一、《黄帝四经》《管子》“名”理论研究举要 60
二、《黄帝四经》的“正名-用名”逻辑 62
三、《管子》的“正名-用名”逻辑 66
第三节 《庄子》的“正名-用名”逻辑 70
一、《庄子》逻辑研究举要 70
二、《庄子》论“道”“物”与“名” 76
三、《庄子》的“论”“议”与“非辩”思想 82
四、《庄子》论“寓言”“重言”“卮言” 86
第二章 先秦儒家逻辑 93
第一节 《论语》的“正名-用名”逻辑 94
一、《论语》的“正名”思想 94
二、《论语》的“用名”思想 99
第二节 《孟子》的“正名-用名”逻辑 104
一、《孟子》的“正名”理论 104
二、《孟子》的“用名”思想 108
第三节 《荀子》的“正名-用名”逻辑 112
一、研究概述 113
二、《荀子》的“正名”思想 114
三、《荀子》的“用名”思想 118
四、《荀子》的“论式”应用分析 122
第四节 《韩非子》的“正名-用名”逻辑 124
一、《韩非子》的“正名”逻辑 125
二、《韩非子》的“用名”逻辑 126
第三章 先秦名家逻辑 131
第一节 先秦名家逻辑研究概述 133
一、《尹文子》逻辑研究述评 133
二、《公孙龙子》逻辑研究述评 135
第二节 《尹文子》逻辑研究 146
一、《尹文子》的“正名”理论 147
二、《尹文子》的“用名”思想 151
三、《尹文子》的论式分析 153
第三节 《公孙龙子》逻辑研究 156
一、《公孙龙子》的“正名”理论 157
二、《公孙龙子》的“用名”思想 160
三、后期墨家、荀子批评“白马非马”之评析 168
第四章 先秦墨家逻辑 171
第一节 墨家逻辑研究述评 171
一、《墨辩》逻辑史研究举例 172
二、西方传统逻辑框架下的《墨辩》研究举例 176
三、栾调甫《墨辩》逻辑研究述评 180
四、伍非百《墨辩解故》分析 182
第二节 墨子的“正名-用名”逻辑 186
一、墨子“正名”逻辑 186
二、墨子的“用名”逻辑 188
第三节 《经》《说》的“正名”理论 191
一、《经上》《经说上》的“正名”理论 192
二、《经下》《经说下》的“正名”理论 197
第四节 《大取》《小取》的“用名”理论 198
一、《大取》的“论证结构”理论 199
二、《小取》的“论证类型”理论 209
第五章 《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释义 214
第一节 《经上》《经说上》释义 214
一、正“故”名 214
二、正“人”名 215
三、正“物”名 220
四、正“人识物”名 224
第二节 《经下》《经说下》文本分析 231
一、正“类”名 232
二、“摹略万物之然” 234
三、“论求群言之比” 245
第六章 先秦易学逻辑 263
第一节 易学逻辑研究述评 264
一、《周易》的辩证逻辑 265
二、《周易》的数理逻辑 266
三、《周易》的类比推理 269
四、《周易》的推类逻辑 270
第二节 《易传》逻辑的“正名”理论 272
一、八卦名 273
二、六十四卦名与其爻名 275
三、筮占之术语 284
第三节 《易传》论证 287
一、《彖》论证 287
二、《象》论证 290
三、《系辞》论证 296
第四节 《左传》“易占论证” 301
参考文献 310
附录A 《公孙龙子》《尹文子》 317
附录B 广义《墨经》 331
附录C 《荀子·正名》 341
索引 351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