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制度和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骆江玲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20316279
  • 页数:276 页
图书介绍: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以来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大学生村官难于融入村庄及发挥作用不显著;大学生村官管理模式还未形成;以及大学生村官出现诸多问题等。这些问题不仅引起热会的热议,同时也成为制约制度发挥作用的一只只“拦路虎”。另外,通过五年招聘计划,目前大学生村官的数量已经攀升到约21万,并且多个地方已经出现了“自组织”现象,庞大的群体不仅关乎农村发展,同时也关乎社会稳定。

开篇语 1

第一章 导论 2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 2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三 研究框架 4

四 技术路线图 5

五 概念界定与理论路径 6

(一)概念界定 6

(二)理论路径 7

六 研究方法 8

七 创新与不足 9

(一)研究创新 9

(二)研究不足 10

八 研究地点概况 10

(一)北京调研地点概况 11

(二)甘肃调研地点概况 13

(三)江西调研地点概况 14

(四)江苏调研地点概况 15

(五)福建调研地点概况 16

九 调研问卷对象的基本情况 17

(一)大学生村官基本资料 17

(二)村干部的基本资料 21

(三)村民的基本资料 23

第二章 文献述评 26

一 大学生村官制度整体考虑的研究回顾 27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去留争议的三种观点 27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四个普遍问题 28

(三)对大学生村官制度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28

二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过程的研究回顾 29

(一)大学生村官选聘的研究 29

(二)大学生村官融入的研究 30

(三)大学生村官赋权的研究 31

(四)大学生村官培养的研究 33

(五)大学生村官出路的研究 34

三 大学生村官制度已有研究的评价和启示 35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演进与相关制度分析 38

一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历史演进 38

二 相关政策制度的分析与启示 43

小结 47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层级的逻辑与问题 50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层级的逻辑分析 51

一 大学生村官制度整体推进的逻辑 52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真实性执行 52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失真性执行 53

二 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的层级逻辑 54

(一)中央地方的运行逻辑 54

(二)村庄层级的运行逻辑 57

(三)大学生村官运行逻辑 58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运行层级的相关问题 62

一 制度存在的结构问题 63

二 制度存在的具体问题 65

(一)岗位有职无权 65

(二)形式上进两委 66

(三)任职时间太短 66

(四)缺乏就业保障 66

(五)缺乏女性视角 67

三 县乡层面的共性问题 68

(一)人才选拔与地方需求不一致 68

(二)增加了基层政府的管理成本 69

(三)借调大学生村官的时间过长 69

(四)大学生村官考核导向有偏差 70

四 村庄层面的共性问题 71

(一)大学生村官融入乡村难 71

(二)大学生村官创造实惠难 72

五 大学生村官的问题 72

(一)与村民沟通难 74

(二)无心扎根农村 75

(三)工资待遇较低 75

(四)再就业出路难 75

(五)管理中的问题 76

小结 77

第五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实效分析 80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整体实效 80

一 大学生村官制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83

二 对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效的整体评价 84

(一)改变农村干部的年龄和文化结构 85

(二)发挥现代化知识对农村管理作用 86

(三)增加基层政府与农村管理的人手 86

(四)一定程度丰富了农村的文娱生活 87

第二节 农村治理的实效分析 88

一 对农村治理的整体实效分析 88

(一)农村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88

(二)对农村治理实效的整体评价 89

二 对村两委工作的实效分析 91

(一)留住和用好人才的重要途径 93

(二)补充人才与提高信息化水平 94

三 对乡村党建工作的实效分析 95

(一)基层政府的重要助手 97

(二)梳理党建工作的文案 98

(三)补充村支部新鲜血液 99

四 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实效分析 99

(一)参与创办合作社的各项活动 100

(二)积极宣传合作社相关的政策 101

第三节 农村发展的实效分析 103

一 对农村发展的整体实效分析 103

(一)农村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03

(二)对农村发展的整体实效分析 104

二 对农村文化发展的实效分析 105

(一)村干部高度肯定 110

(二)村民的高度肯定 111

(三)大学生村官肯定 112

三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实效分析 114

(一)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不明显(从基层政府角度分析) 117

(二)缺乏地方资源难于发挥作用(从村干部的角度分析) 117

(三)掌握知识难于贡献农村发展(从大学生村官角度分析) 119

四 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实效分析 120

(一)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有贡献(从基层政府角度分析) 121

(二)对农村发展的整体贡献不大(从村干部的角度分析) 121

(三)缺乏处理农村事务的村资源(从大学生村官角度分析) 123

(四)外地村官难处理本村的事务(从村民角度分析) 124

第四节 缓解就业的实效分析 125

一 大学生村官制度缓解就业的情况 126

二 对缓解就业的整体实效分析 126

(一)缓解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26

(二)对缓解就业实效的整体评价 127

第五节 人才培养的实效分析 134

一 大学生村官培养的基本情况 134

(一)中央层面的培养计划 135

(二)县乡层面的培养计划 136

二 对人才培养的整体实效分析 139

(一)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139

(二)对人才培养实效的整体评价 140

小结 143

第六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问题分析 145

第一节 农村治理方面的问题分析 145

一 参加村两委工作的问题分析 146

(一)基本情况 146

(二)重要问题 149

二 参加乡村党建工作的问题分析 150

(一)基本情况 150

(二)重要问题 151

三 参加农村合作社工作的问题分析 151

(一)基本情况 151

(二)重要问题 152

第二节 农村发展方面的问题分析 153

一 农村文化发展的问题分析 153

(一)基本情况 153

(二)重要问题 154

二 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154

(一)基本情况 154

(二)重要问题 155

三 农村社会发展的问题分析 155

(一)基本情况 155

(二)重要问题 156

第三节 缓解就业方面的问题分析 156

一 鼓励留村任职工作存在的问题 157

二 招录乡镇和公务员存在的问题 158

三 扶持自主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58

四 引导另行选择出路存在的问题 159

五 支持继续学习深造存在的问题 159

第四节 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分析 160

一 基本情况 161

(一)培训的内容 161

(二)培训的方式 162

(三)培训的周期 162

(四)培训的机构和地域 163

二 重要问题 166

小结 167

第七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延伸讨论 168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借调情况分析 168

一 村干部对借调的态度 169

(一)多数村干部反对借调 169

(二)部分村干部赞成借调 171

(三)借调对各项工作的影响(村干部访谈) 171

二 大学生村官对借调的态度 173

(一)多数大学生村官赞同借调 173

(二)部分大学生村官反对借调 174

(三)借调对各项工作的影响(大学生村官访谈) 175

第二节 女性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制度分析 177

第三节 大学生村官再教育体系分析 182

一 “再教育”概念解析及启示 183

二 “再教育”针对群体及效果 184

三 拟构建的大学生村官再教育体系的框架 187

(一)大学生村官再教育的三个原则 187

(二)大学生村官再教育的主要内容 187

(三)大学生村官再教育体系的设想 189

第八章 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分析 191

第一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相关性分析 191

一 大学生村官性别的相关性分析 192

(一)大学生村官性别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 193

(二)大学生村官性别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93

(三)大学生村官性别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194

二 大学生村官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195

(一)大学生村官年龄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 195

(二)大学生村官年龄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96

(三)大学生村官年龄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197

三 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97

(一)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 198

(二)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98

(三)大学生村官文化程度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199

四 大学生村官学科门类的相关性分析 200

(一)大学生村官学科门类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 200

(二)大学生村官学科门类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201

(三)大学生村官学科门类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02

五 大学生村官家庭所在地的相关性分析 202

(一)大学生村官家庭所在地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 203

(二)大学生村官家庭所在地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203

(三)大学生村官家庭所在地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04

六 大学生村官所在村富裕水平相关性分析 205

(一)大学生村官所在村的富裕水平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 205

(二)大学生村官所在村的富裕水平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206

(三)大学生村官所在村的富裕水平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07

七 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所住地点的相关性分析 207

(一)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所住地点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 208

(二)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所住地点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209

(三)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所住地点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10

八 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的相关性分析 210

(一)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 210

(二)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211

(三)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12

九 大学生村官借调的相关性分析 213

(一)大学生村官借调与农村治理的相关性分析 213

(二)大学生村官借调与农村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214

(三)大学生村官借调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14

第二节 大学生村官制度实施的差异性分析 215

一 大学生村官招聘存在差异 216

(一)具体差异 216

(二)差异分析 217

二 大学生村官工资待遇存在差异 218

(一)具体差异 218

(二)差异分析 219

三 大学生村官创业支持存在差异 220

(一)具体差异 220

(二)差异分析 221

四 大学生选择当村官的目的存在差异 221

(一)具体差异 221

(二)差异分析 222

五 大学生村官就业方式存在差异 222

(一)具体差异 223

(二)差异分析 223

小结 223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建议 225

第一节 主要结论 225

一 总体上促进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225

(一)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大 225

(二)对农村人才培养效果不太显著 226

(三)对农村文化发展效果较为显著 226

(四)对就业起到了缓冲带的作用 227

二 未进一步固化国家在乡村的权力 227

三 基层政府受益于大学生村官制度 228

(一)大学生村官制度弥补了基层政府人手不足 228

(二)大学生村官制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乡镇之间和村庄之间的隔离 228

四 大学生村官难于融入乡村 229

(一)大学生村官存在依附性 229

(二)乡村秩序排斥大学生村官 230

五 大学生村官职位更多的只是职业跳板 231

(一)期满后的出路保障不足 231

(二)大学生村官是职业跳板 231

第二节 建议 232

一 注重与农村发展的其他制度相衔接 232

二 为大学生村官创设条件,助推农村发展 232

三 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与程序 233

(一)人才招聘应严格把关 233

(二)设岗定责与强化培养 235

(三)适度赋权,可采取实习村书记制度 235

(四)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考核应进一步完善 236

四 健全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运行机制 236

(一)理顺借调机制 236

(二)增加女性视角 237

(三)建立再教育体系 237

结束语 238

附录 239

附录1 大学生村官问卷 239

附录2 村民问卷 248

附录3 村干部问卷 251

附录4 县委组织部访谈提纲 258

附录5 乡镇部门访谈提纲 261

附录6 村干部访谈提纲 263

附录7 大学生村官访谈提纲 263

附录8 村民访谈提纲 264

参考文献 265

后记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