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系统概论 1
第一节 经典系统工程范例——都江堰渠首工程 1
一、岷江地理概况 1
二、工程的主要组成模块 2
三、从系统工程视角对都江堰工程的解读 4
四、总结 6
第二节 系统观念的历史发展 7
一、古代系统思想 7
二、近代系统思想 7
三、现代系统思想 8
第三节 系统的基本概念 10
一、系统 10
二、结构 14
三、功能 16
四、层次 18
第四节 系统的分类与系统科学 20
一、系统的分类 20
二、系统科学 23
第五节 系统的特征 25
一、整体性 25
二、相关性 25
三、层次性 26
四、目的性 26
第六节 学习方法论的系统分析 26
一、研究学习的一些成果 27
二、能量分配 神经元运动的学习模式 27
三、学习过程模型 28
四、学习内容对内学习层次的选择性 30
五、知识使用系统与学习内容的相容性、适应性和排斥性 31
六、学习方法论的特点 31
第二章 系统工程 34
第一节 系统工程及其历史回顾 34
一、系统工程概述 34
二、系统工程发展简史 35
第二节 霍尔三维结构 38
一、时间维 38
二、逻辑维 40
三、知识维 40
第三节 逻辑维步骤详解 41
一、明确问题 41
二、确定目标 43
三、系统综合 44
四、系统分析 47
五、系统评价 49
六、决策 49
七、实施 51
第四节 应用实例 52
一、丁渭修复皇宫 52
二、石油运输技术方案的产生 52
三、医院值班安排 54
四、产品开发的明确问题 54
五、逆向思维的例子 55
六、自下而上的反馈 55
第五节 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 56
一、K.J.法 56
二、概要记述法 57
三、头脑风暴法 58
四、5W1H法 59
第三章 系统分析 60
第一节 兰德型系统分析 60
一、系统分析的目的 61
二、系统分析的要素 61
三、系统分析程序 62
四、系统分析原则 63
五、系统分析中的技术方法 65
六、简要评述与应用 66
第二节 问题分析技术 67
一、问题分析概述 67
二、问题分析技术的结构 68
三、兰德型问题分析技术应用实例 71
四、应用实例 75
第三节 潜在问题分析技术 78
一、潜在问题分析的含义 78
二、潜在问题分析的要素 79
三、潜在问题分析的价值思考 79
四、应用实例 80
第四章 系统研究 85
第一节 目标分析 85
一、目标的基本要求 86
二、多目标之间的关系 86
三、组织中的三层目标 87
四、组织中各层次目标的关系 87
五、目标的分解与协调 89
六、设计目标的要点 89
七、决策模拟 90
第二节 分析框架 93
一、决策程序及扩充 93
二、定义决策系统 96
三、识别决策系统的分析框架 100
四、把分析框架作为思考对象 100
五、分析框架的构成要素 102
六、分析框架的继承与管理 104
七、在思维运作中理解框架管理 106
八、应用实例 107
第三节 边界分析 108
第四节 环境因素分析 110
一、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110
二、环境因素分析思路 111
三、情景规划简介 112
第五节 系统的结构分析 114
一、系统中要素的描述 115
二、要素之间关联的类型及描述 116
三、关联的基本形式 117
四、基本关联组合的复杂性 119
第六节 结构分析的实际应用 123
一、“积极惰性”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123
二、企业经营中的“舍本逐末”陷阱 128
三、依赖兴趣的心路演化过程分析 134
第七节 系统的功能分析 137
一、功能的区分 138
二、功能的层次结构与功能树 139
三、单一因素限制功能的规律 140
四、功能分析的思路 141
第五章 切克兰德型方法论 143
第一节 无结构问题 143
一、从问题背景到提出目标的过程 143
二、人类活动系统中的无结构问题 145
三、应用实例 147
第二节 切克兰德软系统思想 148
一、概述 148
二、方法论的逻辑顺序简介 148
三、软系统方法步骤的详细讨论 150
四、软系统方法论的评议 161
五、应用实例 162
六、案例分析 165
第六章 系统的自组织 168
第一节 自组织现象的典型事例 168
一、雪花的形状 168
二、贝纳德水花 169
三、激光 171
四、布鲁塞尔器 172
第二节 研究自组织的学科 173
一、耗散结构理论 174
二、协同学理论 174
三、突变论 174
第三节 耗散结构理论简介 175
一、耗散结构形成前主流科学的观念 175
二、耗散结构 176
三、熵的观点对耗散结构的解释 177
四、耗散结构理论引出的与系统有关的概念 178
第四节 协同学简介 179
一、概述 179
二、伺服原理与绝热消元 180
三、序参量 182
四、序参量方程的分析与自组织的特征 183
五、自组织的基本共性 187
第五节 系统的自组织概述 187
一、组织与自组织 188
二、自组织的观察点 189
三、自组织过程的特殊形式 192
第六节 形成自组织的途径 195
一、改变系统的组分形成自组织 195
二、不同自由能引发自组织 196
三、外界控制参量改变引发自组织 197
第七章 系统原理 198
第一节 认识事物方法的发展 198
一、思维的若干特征 198
二、事物存在的特征 200
三、联系规律 200
第二节 联系的特征与规律的要点 201
第三节 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 203
一、系统、要素、环境 203
二、结构与功能 204
三、层次性原理 206
第四节 系统的控制 207
一、反馈与控制 207
二、控制的基本方式 209
第五节 系统中的竞争与协同 210
一、竞争 211
二、协同 212
三、竞争与协同 212
第六节 系统的结构动态性 212
一、观察结构动态性的时间尺度 213
二、结构稳定性 213
三、结构的突变 214
四、系统的演化 214
参考文献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