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一 问题的提出 1
二 问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3
三 基本概念和分析工具 11
四 框架与研究方法 15
第一章 超越二元对立:刑事政策场域与犯罪被害人关系论 17
第一节 个体与社会:社会学分析的两种进路 18
一 二元对立:结构主义的理性建构 19
二 二重性:后结构主义的个体复归 23
第二节“场域—惯习”视域中的刑事政策与犯罪被害人 31
一 刑事政策的场域分析 31
二 建构的行动者:刑事政策场域中的犯罪被害人样态 47
第二章 行动者策略与逻辑: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本体论 58
第一节 行动者策略与刑事政策 59
一 策略和行动者策略 59
二 犯罪被害人的策略与实践逻辑 64
第二节 行动者规则: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 77
一 哲学基础:群体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 78
二 主要内容:理性认识和处遇犯罪被害人 82
三 政策本质:刑事权力主导下的关系性衡平 87
四 价值基点:抚慰的正义 90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基本命题辨析 91
一 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与刑事政策系统 92
二 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与犯罪人权利保障 93
三 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与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 95
四 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与恢复性司法 96
第三章 被害情感的理性建构: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价值论 99
第一节 被害心理、被害情绪和被害情感 101
一 犯罪被害心理概述 101
二 被害情绪的内涵和类型 108
三 被害情感的内涵和类型 111
第二节 被害情感与刑事政策 113
一 被害情感的内容 113
二 非理性与理性:被害情感的刑事政策场域祛魅 122
三 辅助性原则和自我答责:被害情感的刑事政策限度 130
第四章 类型化与规范化: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的实践进路 136
第一节 类型化:犯罪被害人刑事政策的规范化之源 138
一 被害人人身特征类型与刑法评价 138
二 被害人行为类型与刑事归责 145
第二节 被害人影响刑事入罪规范的限度 149
一 近年来我国刑事立法的新动向 149
二 被害人因素在入罪政策中的考量 152
三 被害人身份认同与刑事立法政策的应对 155
第三节 泛化和规范化:被害人参与刑事司法的困境与出路 158
一 被害人谅解与我国死刑适用的现实困境 158
二 不堪承受的生命之价:被害人谅解的制度经济学反思 161
三 开源与节流之间:被害人参与刑事司法政策的平衡 166
第四节 主体认同:被害人认同与缓刑制度的有效性重构 170
一 认同危机:我国缓刑功能有效性之殇 170
二 结构功能主义:我国缓刑制度有效性建构的路径 172
三 全面开放与程序正当:缓刑适用结构的有效性建构 175
四 宽严相济与伦理矫正:缓刑义务与后果结构的有效性重构 181
结语 185
参考文献 187
后记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