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 3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组成 3
第二节 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 6
第三节 血管的配布规律及其变异和异常 7
第二章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 9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9
第二节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17
第三节 血管的生理 24
第三章 心电图检查 36
第一节 心电图产生原理 36
第二节 心电图导联 42
第三节 正常心电图 49
第四节 异常心电图 54
第五节 动态心电图 74
第六节 心电图负荷试验 76
第四章 心电生理检查 79
第一节 概述 79
第二节 电生理检查设备 79
第三节 电生理检查操作人员 80
第四节 患者准备 81
第五节 电生理导管操作技术 81
第六节 电生理刺激和测量方法 83
第七节 电生理检查适应证和禁忌证 86
第八节 电生理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95
第九节 窦房结功能检查 96
第十节 房室结功能检查 97
第十一节 心室内传导功能检查 99
第十二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 100
第十三节 房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 100
第十四节 心房扑动电生理检查 101
第十五节 心房颤动电生理检查 102
第十六节 室性心动过速的检查 107
第五章 超声心动图检查 108
第六章 心脏影像学检查 111
第一节 心脏X线检查 111
第二节 心脏CT检查 113
第三节 心脏MRI检查 116
第七章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控制 119
第一节 确定危险因素的基本条件 119
第二节 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防治 120
第三节 新的心血管危险标志物的评估标准 126
第八章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 128
第一节 心血管病的三级预防 128
第二节 人群策略和高危策略的结合 132
第三节 心血管病预防的未来 134
下篇 各论 137
第九章 快速性心律失常 137
第一节 窦性心动过速 137
第二节 期前收缩 138
第三节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42
第四节 房性心动过速 143
第五节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145
第六节 心房扑动 146
第七节 心房颤动 147
第八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 153
第九节 室性心动过速 162
第十节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172
第十章 缓慢性心律失常 174
第一节 窦性心动过缓 174
第二节 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 175
第三节 窦房传导阻滞 176
第四节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77
第五节 房内传导阻滞 181
第六节 房室传导阻滞 182
第七节 室内传导阻滞 188
第八节 逸搏和逸搏心律 194
第十一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99
第一节 稳定型心绞痛 199
第二节 隐性冠心病与无症状性冠心病 206
第三节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11
第四节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17
第五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 234
第六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 241
第七节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 247
第八节 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心律失常 258
第十二章 高脂血症 272
第十三章 高血压 278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278
第二节 继发性高血压 291
第十四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294
第一节 肺动脉高压 294
第二节 肺源性心脏病 304
第十五章 心脏瓣膜病 313
第一节 二尖瓣关闭不全 313
第二节 二尖瓣狭窄 318
第三节 三尖瓣关闭不全 326
第四节 三尖瓣狭窄 327
第五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28
第六节 主动脉瓣狭窄 332
第七节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337
第十六章 先天性心脏病 339
第一节 动脉导管未闭 339
第二节 房间隔缺损 343
第三节 室间隔缺损 347
第四节 肺动脉瓣狭窄 354
第五节 法洛四联征 357
第十七章 心肌疾病 364
第一节 限制型心肌病 364
第二节 扩张型心肌病 366
第三节 右心室心肌病 368
第四节 肥厚型心肌病 369
第五节 未定型心肌病 372
第六节 围生期心肌病 374
第七节 酒精性心肌病 376
第八节 药物性心肌病 378
第十八章 心包疾病 379
第一节 心包积液 379
第二节 心包缩窄 393
第三节 先天性心包疾病 397
第十九章 心肌炎与感染性心内膜炎 399
第一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399
第二节 心肌炎 406
第二十章 心力衰竭 411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原因与分类 411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神经-体液调节 414
第三节 心功能损伤时机体的代偿机制 415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419
第五节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 424
第六节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428
第七节 急性右心功能衰竭 438
第二十一章 周围血管疾病 444
第一节 主动脉夹层 444
第二节 急性动脉栓塞 447
第三节 腹主动脉瘤 450
参考文献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