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原道训 1
道:自然规律 1
“道”生万物 3
人生而静 4
鲧作高城 5
峭法刻诛 5
万物自然 6
九疑、雁门 8
舜耕历山 9
无为而治 10
上善若水 11
心性修养 12
卷二 俶真训 14
贵贱毁誉 14
学习目的 15
治世同“道” 17
“树木”之道 17
唐、虞治世 18
桀、纣乱世 19
卷三 天文训 21
天地本源 21
共工触山 23
九野星区 24
五大行星 25
八方之风 27
二十四节气 28
十九年七闰 32
十六时制 33
卷四 地形训 36
大九州 36
九山、九塞、九薮 36
汉代水系 38
八方特产 40
环境与人生 41
水质与物产 42
海外三十六国 43
卷五 时则训 46
孟春和立春 46
立夏政事 49
立秋政事 49
立冬政事 50
卷六 览冥训 53
黄帝治天下 53
女娲补天 55
夏桀之时 57
嫦娥奔月 59
卷七 精神训 62
六禽戏 62
尧轻天下 62
穷鄙之社 63
贪欲乱国 64
卷八 本经训 66
羿射十日 66
大禹治水 68
舞乐缘起 70
卷九 主术训 73
神农之治 73
众志成城 75
文王、武王 77
人主贵正 78
尧之节俭 79
贤主用人 80
法者准绳 82
身正令行 83
同甘共苦 84
粮食储备 85
食者民之本 86
卷十 缪称训 89
圣人无所不用 89
成国之道 90
卫武侯有过 91
根本与枝叶 91
祸福萌生 92
把握机遇 93
后者居上 93
见始知终 94
小善积为大善 95
至贵、至富、至寿 95
卷十一 齐俗训 98
太公、周公相见 98
物无贵贱 99
尧治天下 100
斗、极指向 101
胶柱调琴 102
天下之是非 104
卷十二 道应训 106
惠子为国法 106
数战数胜 108
宁戚干齐桓公 109
治身与治国 110
伯乐相马 111
子发攻蔡 113
公仪休相鲁 114
狐丘丈人 114
大司马捶钩者 115
孚子治亶父 116
武王伐纣 117
孔子观宥卮 118
卷十三 氾论训 120
治国利民 120
法与时变 121
阴阳和调 122
一沐三捉发 123
管仲之功 124
小恶不妨大美 126
知其大略 127
卷十四 诠言训 129
长处与短处 129
原天命,治心术 130
为治之本 131
何谓无为? 132
治身养性 133
平易、简约 133
五“大”不弃 134
卷十五 兵略训 135
战争由来久远 135
庙战者帝 136
用兵有三诋 137
兵之胜败在于政 139
二世皇帝 139
武王伐纣 141
兵有三势、二权 142
兵强在民 143
身先士卒 144
出其不意 145
卷十六 说山训 147
江河、泰山 147
兰生幽宫 148
良医常治无病之病 148
求美不得美 149
上行下效 149
掩耳盗钟 150
殊途同归 150
一叶知秋 151
卷十七 说林训 152
刻舟求剑 152
得道而德从之 153
削足适履 153
理念相同 154
事物特性相反 155
各尽其力 156
规矩方圆 156
用人之道 157
卷十八 人间训 158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58
天下有三危 159
辅车相依 161
塞翁失马 161
西门豹治邺 162
弦高辞赏 163
佞臣费无忌 165
孔子评弟子 167
秦皇挟《录图》 168
孙叔敖决期思之水 170
卷十九 脩务训 172
治政“无为” 172
所谓“无为” 175
墨子止战 177
魏文侯礼贤下士 178
学亦砥锡 180
学不可已 181
自强功成 182
南荣畴求教老子 182
卷二十 泰族训 186
天道自然 186
法度出自天性 186
“参五”:莅政施教 188
儒家六艺论 190
治身治国 192
所以贵扁鹊者 193
孔、墨弟子 193
英俊豪杰 195
学之有益 196
为治之本 197
卷二十一 要略 198
《淮南》二十篇 198
太公之谋 200
儒者之学 201
墨子之学 202
管子之书 203
晏子之谏 204
纵横脩短之学 205
刑名之学 205
商鞅之法 206
刘氏之书 207
附录一:中国四大神话的瑰丽想象 209
附录二:《淮南子》与二十四节气的创立 216
附录三:主要著作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