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论 结构与功能转换是新兴都市区生成与实力提升的路径 1
一 关于研究渝北区的课题何以成为重庆市重点社科规划课题 1
二 现代化是都市经济主导下的发展 4
三 城市功能转换效应:社会结构变化与新兴都市区生成 11
四 建设“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是新兴都市区发展的选择 15
第一编 从县域经济区向新兴都市区的转化 26
第一章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维与视野突破向新兴都市区转变的逻辑起点 26
一 “战略决定论”是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维的理论基础 26
二 经济结构、经济空间和经济版图与经济发展的推进 31
三 渝北区成为重庆新兴都市区战略上的成功经验 34
第二章 都市圈主导与渝北新兴都市区成长 39
一 都市圈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化 39
二 新兴都市区发展成长路径与主动融入都市区的策略选择 45
三 渝北人在主动融入都市圈的“节点”彰显主体自觉 48
第三章 社会功能变化与结构转换同渝北区的跨越式发展 54
一 社会发展即“社会结构变化与功能转换”理论内容 54
二 中国特区、新区的城市功能变化与社会转换经验 60
三 渝北区城市功能形成与发挥 64
第四章 新兴都市区发展内生动力的培育 68
一 对内生动力的培育与内容的再认识 68
二 开放“门户”先行区内生增长的经验 74
三 重庆渝北区从社会环境切入夯实内生发展动力 77
第五章 内陆型新兴都市区在开放中发展的特殊逻辑 81
一 消费与生产的经济理论定型 81
二 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在经济发展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84
三 渝北区从引进消费力到引进生产力的发展逻辑 87
四 消费力与生产力互动的“渝北经验”机理分析 91
五“渝北经验”的经济学理论创新意蕴分析 93
第二编 从新兴都市区向重庆内陆开放“门户”的转型 98
第六章 从新兴都市区向重庆内陆开放“门户”飞跃的条件 98
一 国外内陆城市承担区域开放“门户”功能的条件 98
二 中国特区、新区开放“门户”的生成 103
三 渝北区建设“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条件与展望 110
第七章 开放“门户”建设中的势、局、招关系 114
一 势、局、招关系的提出 114
二 从特区到新区“局”的演化中“招”的裂变 121
三 渝北区建设“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的局、势、招分析 125
第八章 构建支撑开放“门户”战略的产业结构 129
一 与开放“门户”建设相关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内容或观点 129
二 中国沿海“门户型”产业的成功经验 135
三 把渝北区建成重庆两江新区的“门户型”产业区 140
第九章 开放“门户”建设中的“引进来”与“走出去” 150
一 支撑“引进来”与“走出去”的三个主要理论 150
二 “走出去”的策略选择 154
三 重庆两江新区和渝北区总体还处于“引进来”阶段 158
第十章 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支撑开放“门户”建设 162
一 交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要先行的理论基础 162
二 交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促进发展的机理分析 167
三 开放“门户”先行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 171
四 探索“市区共建”的开放“门户”基础设施建设体制 175
第十一章 构建开放“门户”需要的社会文明环境 184
一 开放对社会环境存在依赖性的理论基础 184
二 开放“门户”先行区的社会建设经验 190
三 渝北区以“全国文明城区”为平台构建开放“门户”的社会环境 194
第三编 依托已有发展平台建设“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 203
第十二章 龙溪地区成为渝北区对外开放“门户”的排头兵 203
一 龙溪地区已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的重要板块 203
二 龙溪地区发展模式溯源:城郊型经济的成功实践 209
三 在两江新区平台上龙溪地区将再创新辉煌 216
第十三章 空港新城是重庆连接世界的平台 220
一 从借“机”起飞到重庆市空港新城 220
二 重庆空港新城承载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任 227
三 重庆空港新城将与两江新区共发展同繁荣 233
第十四章 重庆空港工业园区是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38
一 重庆空港工业园区的超常发展 238
二 重庆空港工业园区创新发展的主要经验 243
三 重庆空港工业园区在建设开放“门户”中再创辉煌 245
第十五章 重庆(渝北)台商工业园是支撑开放“门户”建设与两江新区开放开发的重要平台 251
一 设立重庆(渝北)台商工业园是渝北区加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251
二 重庆(渝北)台商工业园的建设发展现状 256
三 发挥重庆(渝北)台商工业园在建设开放“门户”中的作用 261
第十六章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之路 266
一 设立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渝北区发展的战略选择 266
二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农业科技的特色之路 269
三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未来发展的设想 275
主要参考文献 281
后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