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执业(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通关宝典》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医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组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34985898
  • 页数:373 页
图书介绍:详细介绍了中医学望、闻、问、切四诊与西医学物理诊断与实验室检查的方法和意义,重点介绍了体格检查的操作方法、常见阳性体征的临床意义,以及针灸、推拿、拔罐、心肺复苏、无菌操作、开放性创面的止血包扎等基本技能操作的要领。对于中西医常见病种与症状,从病因病机、诊断要点、类证鉴别、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型证治等方面介绍了大纲要求的重点内容。

第一考站 1

病例分析 1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仅执业要求) 6

四、支气管哮喘 9

五、肺炎 12

六、肺结核 14

七、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仅执业要求) 16

八、慢性呼吸衰竭(仅执业要求) 19

九、心力衰竭 20

十、心律失常 24

十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8

十二、高血压病 33

十三、胃炎 37

十四、消化性溃疡 40

十五、上消化道出血(仅执业要求) 42

十六、胃癌(仅执业要求) 43

十七、溃疡性结肠炎 46

十八、肝硬化(仅执业要求) 48

十九、肝癌(仅执业要求) 51

二十、急性胰腺炎 52

二十一、慢性肾小球肾炎 54

二十二、肾病综合征 57

二十三、尿路感染 59

二十四、慢性肾衰竭 61

二十五、缺铁性贫血 64

二十六、再生障碍性贫血 66

二十七、急性白血病(仅执业要求) 69

二十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仅执业要求) 71

二十九、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2

三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75

三十一、糖尿病 77

三十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80

三十三、系统性红斑狼疮(仅执业要求) 82

三十四、脑梗死 84

三十五、脑出血 86

三十六、癫痫 89

三十七、帕金森病(仅执业要求) 91

三十八、病毒性肝炎 93

三十九、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96

四十、乳腺增生病 97

四十一、急性阑尾炎 98

四十二、肠梗阻 100

四十三、胆石症 102

四十四、前列腺增生症(仅执业要求) 104

四十五、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仅执业要求) 107

四十六、湿疹 108

四十七、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109

四十八、闭经(仅执业要求) 112

四十九、盆腔炎 114

五十、先兆流产 116

五十一、异位妊娠 118

五十二、产褥感染(仅执业要求) 121

五十三、子宫肌瘤(仅执业要求) 122

五十四、小儿肺炎 124

五十五、小儿腹泻 127

五十六、急性肾小球肾炎(仅执业要求) 130

五十七、过敏性紫癜(仅执业要求) 133

五十八、水痘 134

五十九、流行性腮腺炎(仅执业要求) 135

六十、桡骨下端骨折(仅执业要求) 137

六十一、肩关节脱位 139

六十二、颈椎病 141

六十三、腰椎间盘突出症 142

第二考站 146

第一部分 中医操作 146

第一章 针灸操作技术 146

第一节 毫针刺法 146

一、针刺前准备 146

二、进针法 147

三、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148

四、行针手法 149

五、得气 151

六、针刺补泻 151

七、留针与出针 152

第二节 艾灸法 152

一、常用灸法的操作要点 152

二、灸法的注意事项 155

第三节 拔罐法 155

第四节 其他针法 157

一、三棱针法 157

二、皮肤针法 157

第五节 针灸异常情况的处理 158

一、晕针 158

二、滞针 159

三、弯针 159

四、断针 159

五、血肿 160

六、皮肤灼伤及起疱 160

第二章 推拿技术 160

一、?法 160

二、揉法 161

三、按法 163

四、推法 164

五、拿法 165

六、抖法 165

七、捏脊法 166

第二部分 西医基本操作 168

一、外科洗手 168

二、戴无菌手套 169

三、穿手术衣 170

四、手求区消毒 170

五、穿脱隔离衣 171

六、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 173

七、伤口换药 175

八、脊柱损伤的搬运 176

九、长骨骨折简易固定 177

十、心肺复苏术 178

十一、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181

十二、导尿术 181

十三、胃管置入术(仅执业要求) 183

十四、胸腔穿刺术(仅执业要求) 184

第三部分 体格检查 187

第一章 全身状态检查 187

一、体温 187

二、脉搏 187

三、血压 188

四、发育与体型 189

五、营养状态 189

六、意识状态 189

七、面容与表情 190

八、体位 190

九、步态 191

第二章 皮肤检查 191

一、皮肤弹性 191

二、皮肤颜色 191

三、湿度与出汗 192

四、皮疹 192

五、皮下出血 193

六、蜘蛛痣 193

七、皮下结节 193

八、水肿 193

九、皮下气肿 194

第三章 浅表淋巴结检查 194

一、检查方法 194

二、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195

第四章 眼的检查 195

一、眼睑 195

二、结膜 195

三、巩膜 196

四、瞳孔 196

五、眼球(仅执业要求) 197

第五章 口腔检查 197

一、检查方法 197

二、扁桃体肿大分度 198

第六章 鼻窦检查 198

第七章 颈部检查 198

一、颈部的血管 198

二、甲状腺 198

三、气管 199

第八章 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 199

一、胸廓检查 199

二、胸壁检查 200

三、乳房检查 200

第九章 肺和胸膜检查 201

一、视诊 201

二、触诊 201

三、叩诊 202

四、听诊 204

五、常见呼吸系统病变的体征 205

第十章 心脏检查 206

一、视诊 206

二、触诊 207

三、叩诊 207

四、听诊 209

五、常见循环系统病变体征 213

第十一章 外周血管检查 214

一、脉搏 214

二、周围血管征 214

第十二章 腹部检查 215

一、腹部体表分区 215

二、视诊 215

三、触诊 217

四、叩诊 219

五、听诊 220

第十三章 脊柱、四肢检查 221

一、脊柱检查 221

二、四肢与关节检查 222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检查 224

一、肌力、肌张力 224

二、共济运动(仅执业要求) 225

三、神经反射检查 225

第三考站 233

第一部分 中医问诊 233

第一章 中医四诊 233

第一节 望诊 233

一、整体望诊(望神、望色、望形态) 233

二、局部望诊(头面、五官、胸腹、腰背、四肢、二阴、皮肤) 238

三、望小儿指纹 243

四、望舌 244

第二节 闻诊 247

一、听声音 247

二、嗅气味 249

三、闻诊注意事项 250

第三节 问诊 250

一、问诊方法 250

二、问诊的内容 252

三、问寒热 253

四、问汗 253

五、问疼痛 254

六、问头身胸腹不适 256

七、问耳目 256

八、问睡眠 257

九、问饮食口味 257

十、问二便 258

十一、问妇女 259

十二、问男子 260

十三、问小儿 261

第四节 脉诊 261

一、脉诊原理 261

二、诊脉部位 261

三、操作方法 261

四、注意事项 262

五、操作技巧 263

六、正常脉象 264

七、病理脉象 264

第五节 按诊 266

一、按诊操作方法 266

二、按诊的内容 267

三、特色按诊法 271

四、按诊注意事项 272

第二章 医患沟通 273

第一节 医患沟通的内容 273

一、医学观念沟通 273

二、医学信息沟通 273

三、医学情感沟通 273

第二节 中医临床接诊与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 273

一、询问 273

二、倾听 274

第三节 医疗告知 276

一、医疗告知技巧 276

二、医疗告知参考标准 276

三、医疗告知方法 277

四、特殊对象的告知 277

第四节 接诊流程 278

一、接诊前的准备 278

二、接诊初期的导入 278

三、接诊后期的结束方式 279

四、完整流程与病患信息的获取与告知 279

第五节 医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技能 279

一、患者家属的心理与情绪特点 279

二、接诊医生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技能 280

第六节 医疗团队间的沟通技能 281

一、医生与医生之间 281

二、医生与护士之间 281

第七节 医患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 281

一、非语言沟通的形式 281

二、非语言沟通的运用 282

第二部分 中医答辨 285

第一章 常用针灸腧穴 285

第二章 常见急症的针灸治疗 303

一、偏头痛 303

二、落枕 303

三、中风 304

四、哮喘 304

五、呕吐 305

六、泄泻 305

七、痛经 306

八、扭伤 306

九、牙痛 307

十、晕厥 307

十一、虚脱 307

十二、高热 307

十三、抽搐 308

十四、内脏绞痛 308

第三章 中医病证 309

一、肺胀(仅执业要求) 309

二、不寐 311

三、头痛 312

四、眩晕 314

五、呕吐 315

六、腹痛 316

七、泄泻 318

八、便秘 319

九、胁痛(仅执业要求) 321

十、水肿 322

十一、郁证(仅执业要求) 324

十二、血证 326

十三、痰饮(仅执业要求) 330

十四、自汗、盗汗 332

十五、内伤发热 333

十六、厥证(仅执业要求) 335

十七、痿证(仅执业要求) 336

第三部分 临床判读 338

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 338

一、正常心电图 338

二、心房、心室肥大 340

三、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 342

四、心律失常 342

第二章 X线检查 345

一、正常胸部x线表现 345

二、肺气肿 346

三、胸腔积液 346

四、气胸 347

五、急性胃肠穿孔 347

六、肠梗阻(仅执业要求) 347

七、长骨骨折 348

第三章 实验室检查 349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 349

一、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349

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349

三、血小板计数 350

四、网织红细胞(Ret)计数 351

五、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 351

第二节 尿液检查 351

一、一般性状检查 351

二、化学检查 352

三、显微镜检查 353

第三节 粪便检查 354

一、一般性状检查 354

二、显微镜检查 354

三、化学检查 354

四、细菌学检查 355

第四节 肝脏病检查 355

一、蛋白质代谢检查 355

二、肝脏病常用的血清酶检查 355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 356

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356

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356

三、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356

第六节 肾功能检查 357

一、血清尿素氮(BUN)测定 357

二、血肌酐(Cr)测定 357

三、血清尿酸(UA)测定 357

四、血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 358

五、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 358

第七节 血糖及其代谢物检查 358

一、血糖测定 358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仅执业要求) 359

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359

第八节 血脂检查 359

一、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 359

二、血清甘油三酯(TG)测定 360

三、血清脂蛋白测定 360

第九节 血清电解质检测 360

一、血清钾测定 360

二、血清钠测定 360

三、血清氯化物测定 361

第十节 淀粉酶(AMS)测定 361

第十一节 心肌损伤常用酶检测 361

一、血清肌酸激酶(CK)测定 361

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 361

三、乳酸脱氢酶(LDH)测定 362

第十二节 心肌蛋白测定(仅执业要求) 362

一、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测定 362

二、肌钙蛋白I(cTnI)测定 362

三、肌红蛋白(Mb)测定 362

第十三节 B型心钠素(BNP)测定(仅执业要求) 363

第十四节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测定 363

第十五节 类风湿因子(RF)检查 363

第十六节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363

第十七节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364

第十八节 血气分析(仅执业要求) 364

附:方歌巧记汇总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