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导言 1
一、“概念地图”的转变 1
二、晚清“新小说”方案 5
三、从“身体”到“世界” 7
四、各章结构安排 10
(一)世界 10
(二)乌托邦 12
(三)身体/国体 13
五、各篇章出处 14
第一章 “世界”想象:广览地球,发现中国 15
一、前言:思考的起点 15
二、晚清文艺圈:“我愿共搜索世界之奇境异境” 17
三、“异域”表征:“话说天下五个大洲” 26
四、范式转移:“远游”叙事 35
五、末日/未来记:以“世界”坐标重观“中国” 46
六、结语 56
第二章 “冒险”精神:何迥《狮子血》“支那哥伦波”的形塑 59
一、前言:“泥砖匠”的堆砌 59
二、“哥伦布”传播:从宗教人格到冒险精神 64
三、杂混伎俩:“支那哥伦波”的形塑 71
四、绕行地球:“东亚病夫”的正名 79
五、开荒拓野:“非洲”场景的突破 89
六、结语 98
第三章 “忠义”争夺:论晚清“水浒传”的忠义堂与新旧世界 105
一、前言:聚焦“忠义” 105
二、水浒精神:遮蔽与彰显 107
三、争夺:忠义难两全? 113
四、正名:“忠义堂”变轨 121
五、认同:新旧两个世界 129
六、结语 136
第四章 小说“乌托邦”:概念旅行、叙事展演与文学史反思 139
一、前言:现实与理想的对照 139
二、概念旅行:“乌托邦”的翻译 142
三、叙事展演:“小说”乌托邦 150
四、文艺脉络:乌托邦视野的发生 157
五、新小说话语:乌托邦书写的位置 165
六、结语 170
第五章 “仙人岛”转调:论旅生《痴人说梦记》的空间想象 173
一、前言:旅生的“痴人说梦记” 173
二、“地理大发现”与晚清知识界 176
三、“父子”关系:从“仙人岛”转向“镇仙城” 180
(一)寻找者的身份 183
(二)寻找动机 185
(三)交通装备 186
四、新地理观:天下为家/天下无家 188
五、如何现代?“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先声 194
六、(反)解放的图景:乌托邦?反乌托邦? 202
七、结语 209
第六章 “身体/国体”观:“病体中国”的时局隐喻与治疗淬炼 213
一、前言:身体/国体观 213
二、身体时局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16
三、小说诊断学:“回春妙手,救国良医” 225
四、魂体对比法:“化分我旧质而铸我新质” 234
五、结语 246
第七章 “国民”想象:从晚清到鲁迅小说的“新中国”与“铁屋子” 249
一、前言:“国民”反思 249
二、“国民”奇观:词汇的流变 252
三、觉醒与昏睡:从“新中国”到“铁屋子” 259
四、梦想与噩梦:从“未来”到“过去” 267
五、救赎框架:“国民”的功能论 273
六、结语 282
结语 285
引用书目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