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试论形式即主客体审美关系的显现 1
穿越狭窄的艺术之桥——关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札记 13
斯人尚在 文统未绝——关于1990年代的学者散文 24
九十年代诞生的新一代作家——关于196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作家现象分析 44
走向终结:中国文学的世纪之交 64
创作、批评与“同时代性” 83
网络文学:技术和商业的双驾车 87
关于“寻根文学”的再思考 95
文学批评、公共空间与社会正义 111
文学的政治:国家、启蒙、个人——关于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三种话语方式 121
文学史的视角:新媒介·亚文化·80后——兼以《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为例 133
《人民文学》的政治性格和“文学政治”策略 143
顾彬的意义 153
批评史、文学史和制度研究——当代文学批评研究的若干问题 175
走向世界:中国文学的焦虑 192
关于民族主义和世界(华文)文学的若干思考 202
新媒体语境与“文学史的终结”——兼谈文学批评的现实困难 221
先锋文学续航的可能性——从吕新《下弦月》、北村《安慰书》说开去 238
原罪的忏悔,人性的迷狂——《古船》人物论 266
莫言小说中的性意识——兼评《红高粱》 282
追忆:月光下的灵魂漫游——关于迟子建小说的意蕴 294
没有马原的风景 315
历史及其叙述的诱惑和疑问——《他们的岁月》读后 324
《暗示》的文体意识形态 342
“中国作家”赵本夫——“赵本夫创作研讨会”(2005年10月)的发言 353
文学史的独特书写者——我看作家赵长天 359
鲁迅还在我们的世界中 363
小说和杂文——从《故事新编》谈鲁迅对小说的放弃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