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演化机理与调控 以北京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12210275
  • 页数:177 页
图书介绍: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表现出独特的特征,并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与重构,影响着城市与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进程。本书重点通过对城乡结合部产业布局与空间演替,就业空间分布与分异,以及土地利用结构空间特征及居住、就业和土地利用的空间耦合关系等方面的探讨,从宏观角度揭示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的特征;同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反映居民微观个体经济行为特征及空间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形成机理,提出未来优化调控战略与对策。

第1章 绪论 3

1.1 何谓城乡结合部 3

1.2 为什么要研究城乡结合部 4

1.2.1 区域经济空间演化过程中的重要地域单元 5

1.2.2 中国城市空间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5

1.2.3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受多元要素影响变化剧烈而倍显研究价值 5

1.3 如何研究城乡结合部 7

1.3.1 已有研究综述 7

1.3.2 已有研究评析与本研究视角 10

1.3.3 研究内容 12

第2章 城乡结合部的产生、发展与功能演变 17

2.1 城乡结合部的产生与发展 17

2.1.1 西方国家城乡结合部的产生与发展 17

2.1.2 中国城乡结合部的产生与发展 17

2.2 城乡结合部的地域功能 19

2.2.1 西方国家城乡结合部的功能定位 19

2.2.2 中国城乡结合部的地域功能 20

2.3 城乡结合部的发展过程 21

2.3.1 农业、生态与边界约束功能逐渐丧失 21

2.3.2 独特的经济、社会与空间运行体系日益形成 22

2.3.3 结构、效率与各种利益关系趋于恶化 22

2.4 本章小结 23

第3章 北京城乡结合部空间分布与发展概况 27

3.1 北京城乡结合部空间范围与演进 27

3.1.1 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演化历程 27

3.1.2 现阶段北京城乡结合部空间范围界定 28

3.2 北京城乡结合部发展现状 30

3.3 北京城乡结合部改造与建设 32

3.3.1 城中村改造 33

3.3.2 城乡结合部建设规划 35

3.4 北京城乡结合部的地位与作用 38

3.4.1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38

3.4.2 建设国际城市的关键区域之一 39

3.4.3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 39

3.5 本章小结 40

第4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宏观视角分析 43

4.1 城乡结合部人口构成与分布特征 43

4.1.1 人口构成特征 43

4.1.2 人口分布特征 45

4.2 城乡结合部产业结构、布局及空间演替 46

4.2.1 城乡结合部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 46

4.2.2 城乡结合部产业与经济分布特征 47

4.2.3 城乡结合部产业发展演化特征 50

4.3 城乡结合部就业结构与空间分布 53

4.3.1 就业行业分布特征 53

4.3.2 就业空间分布特征 54

4.3.3 就业人员素质特征 54

4.4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与变化 55

4.4.1 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布特征 55

4.4.2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59

4.5 城乡结合部人口—产业—土地空间耦合关系 59

4.5.1 新城新区开发背景下的人口—产业—土地空间耦合关系 59

4.5.2 城中村人口—产业—土地的空间耦合关系 61

4.6 本章小结 62

第5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特征:微观视角分析 67

5.1 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行为特征 67

5.1.1 案例区域与样本数据 67

5.1.2 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行为特征 68

5.2 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行为的空间效应 72

5.2.1 低端生产与消费促进特定经济要素空间集聚 72

5.2.2 以居住地为中心的多功能重叠空间团块割裂区域空间体系 73

5.2.3 自服务体系制约区域空间等级 74

5.2.4 生存需求影响区域空间拓展形态 75

5.3 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活动空间重构 75

5.3.1 城乡结合部居住空间重构 75

5.3.2 城乡结合部就业空间重构 77

5.3.3 城乡结合部居民日常活动与消费空间重构 78

5.4 本章小结 79

第6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形成与演化机理 83

6.1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形成的宏观背景 83

6.1.1 经济地理区位奠定了其动态性和复杂性 83

6.1.2 传统城镇化模式加剧了其发展困境 83

6.1.3 低价值判断与机会主义固化了其发展劣势 84

6.2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 84

6.2.1 经济因素 85

6.2.2 制度因素 85

6.2.3 规划因素 88

6.2.4 历史因素 89

6.2.5 影响因素相互关系与作用机理 90

6.3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演化趋势 91

6.3.1 从被动、盲目发展到主动、改造提升 91

6.3.2 从土地开发到功能带动、产业支撑 92

6.3.3 从边缘、割据到新区、融合 92

6.4 本章小结 93

第7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与其他空间的关系 97

7.1 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 97

7.1.1 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特征 97

7.1.2 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形成机制 99

7.1.3 城乡结合部社会空间演化趋势 99

7.2 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 100

7.2.1 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特征 100

7.2.2 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形成机制 104

7.2.3 城乡结合部绿色空间演化趋势 107

7.3 城乡结合部文化空间 107

7.3.1 城乡结合部文化空间特征 107

7.3.2 城乡结合部文化空间形成机制 109

7.3.3 城乡结合部文化空间演化趋势 110

7.4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与社会空间、绿色空间与文化空间的关系 111

7.4.1 社会空间特征形成的经济背景 111

7.4.2 绿色空间建设与保护中的经济问题 111

7.4.3 文化空间与经济空间的融合与协调 113

7.5 本章小结 114

第8章 国外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经验借鉴 117

8.1 城乡结合部区域特征与形成动力 117

8.1.1 动态、混杂、松散式结构特征显著而普遍 117

8.1.2 郊区化和城市功能外溢推动了城乡结合部的形成与发展 117

8.1.3 市场分配机制与所有者行为机制影响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 118

8.2 城乡结合部功能定位与地域结构 118

8.2.1 在城乡及区域发展中承担重要功能 118

8.2.2 具有经济、生态、社区、美学与历史等多重功能 119

8.2.3 空间结构变化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119

8.3 城乡结合部规划管理理念与政策措施 120

8.3.1 规划管理理念不断更新、提升 120

8.3.2 从土地利用规划转向更综合的空间规划 121

8.3.3 注重景观管理研究与实践 122

8.3.4 多功能农业规划与政策促进城乡结合部优化发展 123

8.3.5 重视城乡结合部各群体利益 124

8.3.6 政策实施到位,法律保障有力 124

8.4 中外城乡结合部发展比较 126

8.4.1 空间范围与变动态势比较 126

8.4.2 发展特征比较 126

8.4.3 形成与发展机制比较 128

8.4.4 存在问题与治理对策对比 130

8.5 本章小结 131

第9章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优化与调控 135

9.1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的优化目标 135

9.1.1 环境优美、生态等功能多元化 135

9.1.2 居民安居乐业 136

9.1.3 经济活动正规有序 138

9.1.4 区域文化特色显著 139

9.2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优化策略 139

9.2.1 加强城乡结合部规划与管理 139

9.2.2 保护城乡结合部居民利益 140

9.2.3 积极探索合理的空间开发与改造模式 141

9.3 城乡结合部经济空间优化调控政策建议 142

9.3.1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并明确法律约束 142

9.3.2 制定农业保护与创新发展措施 143

9.3.3 整合优化经济资源 144

9.3.4 开辟多元化公众参与渠道 145

9.4 本章小结 146

第10章 结语 149

附录 153

参考文献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