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 创新创业浪潮向纵深发展 1
第一章 创业环境 10
第一节 体制机制改革 10
一、推动“放管服”改革 10
二、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12
三、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改革 12
四、促进普惠式降本增效改革 13
五、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 14
第二节 完善扶持政策 15
一、加大财税支持 15
二、完善人才政策 16
三、强化金融创新和服务政策 17
四、落实用地支持政策 20
第三节 优化创业服务 20
一、支持创业孵化 21
二、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 21
三、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 22
第四节 拓展创业机会 23
一、推进“互联网+” 23
二、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24
第五节 营造创业文化 25
一、举办“双创活动周” 26
二、开展创新创业大赛 27
三、加强国际合作,助力双创发展 28
第二章 创业服务 30
第一节 众创空间 30
一、众创空间总体加速发展 30
二、众创空间不断深化发展 33
第二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 36
一、孵化功能实现全要素供给、全方位服务 37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39
三、技术创新成果大量涌现 40
四、领跑高新技术发展 40
五、策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41
六、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健康发展 42
第三节 大企业双创平台 43
一、大企业双创平台爆发式增长 44
二、各类型大企业双创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45
第四节 创业辅导和培训 47
一、创业导师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47
二、创业服务人员能力不断提高 48
三、创业教育与培训深入开展 49
第三章 创业融资 51
第一节 政府引导基金和融资担保基金 51
一、政府引导基金持续升温,市场化运作不断完善 51
二、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扩大创业融资新渠道 54
第二节 早期投资 55
一、早期投资募集呈现机构化趋势 55
二、投资领域多元化趋势增强 55
三、投资区域逐渐向京沪深浙以外扩展 58
第三节 创业投资 60
一、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量大幅增加 60
二、募资规模再创新高 60
三、投资活动更趋理性 61
四、投资阶段以早期项目为主 63
五、投资区域集中于京沪深浙四地 64
第四节 资本市场 66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66
二、企业IPO和新三板成为主要退出渠道 67
三、并购市场活跃成为机构退出重要方式 67
第五节 非股权融资 69
一、稳步推进投贷联动试点 69
二、开发性和政策性银行支持双创发展 70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创新服务双创 70
四、推动创业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债融资 71
五、信托机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72
第四章 创业主体 73
第一节 创业企业 73
一、创业企业数量增长较快 73
二、创业企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74
三、创业企业质量不断提升 75
四、创业企业的区域结构差异明显 77
第二节 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80
一、个体工商户数量保持稳定增长 80
二、个体工商户集中在第三产业 80
三、个体工商户区域分布不平衡 82
四、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保持快速增长 84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稳步发展 85
第五章 创业成效 87
第一节 信息技术助力创新创业亮点纷呈 87
一、互联网成为创新创业的有效支撑 87
二、平台创业掀起新浪潮 88
三、内容创业开辟新空间 89
四、技术创业开启新征程 90
第二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91
一、保证经济企稳的重要力量 91
二、可持续增长能力不断提高 92
三、国际化发展突破不断 93
第三节 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 94
一、共享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发展催生大量就业岗位 94
二、大学生创业人数稳步增长 96
三、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持续发展 99
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发展成效显著 101
第六章 双创示范基地 104
第一节 区域双创示范基地 104
北京市海淀区:坚持创新、引领、示范,高标准建设一流双创示范基地 104
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发挥“双自”优势,建设协同创新创业示范区 110
沈阳市浑南区:完善政策、公共服务、科技金融三大双创体系,打造浑南创客品牌 113
上海杨浦区:探索“123”双创发展模式,建设万众创新示范区 118
常州武进区:打造创新创业的新苏南模式 123
杭州未来科技城:承接阿里巴巴财智溢出效应,打造世界级互联网创业高地 128
合肥高新区:助推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打造源头创新“策源地” 132
福州新区:构建两岸创新创业圈,打造“共建、共投、共享、共担、共荣”的双创港城 137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三级孵化模式培育双创主体,打造中部双创示范中心 143
武汉东湖高新区:构建“双创先行区”,打造“政策试验田” 148
湘江新区:建设中部创新创业领航区 150
广州高新区科学城:突破瓶颈、探索经验,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 156
深圳市南山区:着力构建双创生态体系,探索形成国际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160
重庆两江新区:推进全方位开放式创新,打造西部创新中心的“窗口” 167
成都郫都区:强化科教融合、军民融合、产城融合、区域融合、工研融合,打造校地企双创合作基地 174
贵安新区:围绕“大数据+大创意+大学生”,打造全国大数据创新创业首选地 181
陕西西咸新区:增强双创主体能力,打造“一带一路”创新创业新高地 185
第二节 高校和科研院所双创示范基地 194
清华大学:构建以“国际化”和“引领性”为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 194
上海交通大学:推动高校成为双创最活跃的细胞 199
南京大学:四大平台支撑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212
四川大学:多举措全覆盖高水平建设双创示范基地,支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221
第三节 企业双创示范基地 227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双创助推,加快建设综合智能信息服务运营商 227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并重,培育共享协同开放共赢新生态 234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特色化双创生态体系,构建双创发展新格局 241
海尔集团公司:推动员工创客化、企业平台化,打造全球领先的“互联互通新生态,共创共赢新平台” 248
中信重工:以“四群共舞”创客体系、“三线共建”众创平台,打造产学研用供协同创新合作共赢新机制 253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共享铸造资源,打造开放、高效的双创支撑平台 260
阿里巴巴集团:科技与商业双生态驱动打造多模式协同共生的创新创业大平台 264
第七章 发展展望 270
后记 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