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艳红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8
  • ISBN:9787520317023
  • 页数:310 页
图书介绍:随着网络通讯技术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正发生着变革,网络师生互动与课堂师生互动之间呈现出互补而非割裂的关系。在建设数字化校园、智慧型校园的新世纪时代,网络师生互动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本书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来一探网络背景下师生互动的特征与缘由,并对当前信息化教育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启示与建议。

绪论 1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 3

第一节 网络互动的心理学解读 3

一 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3

二 网络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4

第二节 师生互动的心理学解读 6

一 师生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6

二 师生互动的类型与模式 7

第三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解读 9

一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含义 9

二 网络师生互动的形式 10

三 网络师生互动的特点 15

四 网络师生互动的分类 18

五 网络师生互动与课堂师生互动的比较 21

第二章 网络师生互动研究的理论基础 25

第一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相关理论 25

一 社会建构理论 25

二 归属需要理论 27

三 心理契约理论 29

四 符号互动理论 30

五 对话理论 31

六 认知负荷理论 31

七 去个性化理论 33

八 交流隐私管理理论 33

九 情绪的相关理论 34

第二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36

一 教师角色的研究 36

二 网络师生互动的测量 39

三 网络师生互动的影响因素 49

第三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64

一 研究方法之一:个案研究法 64

二 研究方法之二:内容分析法 66

三 研究方法之三:滞后序列分析法 72

四 研究方法之四:社会网络分析法 74

五 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86

六 研究方法之五:问卷调查法 88

七 研究方法之六:实验法 89

第四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概述 90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90

二 研究意义 96

三 研究创新点 96

第三章 网络师生互动的个案研究 98

第一节 背景介绍 98

一 问题的提出 98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101

第二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内容特征 102

一 被试 102

二 编码系统 103

三 研究程序 105

四 数据编码和分析 106

五 结果与讨论 108

六 结论 113

第三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行为模式 113

一 研究对象 113

二 研究工具 113

三 研究程序 116

四 消息树及其构造 117

五 数据分析 119

六 结果与讨论 120

七 结论 129

第四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结构模式 129

一 被试 129

二 研究工具 129

三 研究程序 130

四 结果与讨论 131

五 结论 157

第四章 网络师生互动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159

第一节 互动情境和人格特质对学生互动意愿的影响 159

一 实验目的 159

二 实验假设 160

三 实验方法 161

四 结果与讨论 163

五 实验结论 168

第二节 情感事件和情绪状态对学生互动意愿的影响 168

一 实验目的 168

二 实验假设 169

三 实验方法 170

四 结果与讨论 171

五 实验结论 174

第三节 教师因素对网络师生互动的影响 174

一 实验目的 174

二 实验假设 176

三 实验方法 177

四 结果与讨论 181

五 实验结论 188

第五章 高校网络师生互动的实证研究 190

第一节 高校网络师生互动问卷编制及应用 190

一 问题的提出与设计 190

二 初始问卷编制及预测 193

三 正式问卷验证与施测 210

四 讨论 218

五 结论 221

第二节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网络师生互动 222

一 研究目的 222

二 研究方法 222

三 结果与讨论 226

四 结论 230

第三节 大学生对网络师生互动的内隐态度 230

一 问题的提出 230

二 研究方法 231

三 结果与分析 233

四 结论 234

第六章 网络师生互动研究的结论及对教育的启示 235

第一节 网络师生互动的研究结论 235

一 网络师生互动研究结果分析 235

二 总结论 251

第二节 对当前信息化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254

一 对当前信息化教育实践的启示与建议 254

二 对未来理论研究的展望 258

附录 260

参考文献 282

后记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