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1绪论 1
1.1何谓“观境确义” 1
1.2研究“观境确义”的意义 3
1.2.1确立正确的文献训诂观念 3
1.2.2彰显“观境确义”在理论上的价值和地位 5
1.3“观境确义”的研究概况 6
2先秦典籍及汉代故训中蕴含的“观境确义”精神 10
2.1引言 10
2.2《孟子》体现的“观境确义”思想 11
2.2.1参与原则 11
2.2.2正名原则 14
2.2.3历史性原则 15
2.2.4大压小原则 18
2.2.5具体性原则 20
2.3汉代经师的语境观念 22
3唐宋“观境确义”的理论自觉 25
3.1《五经正义》的“文势”说 25
3.1.1《五经正义》中的“文势”“义势”等术语 25
3.1.2“文势”说的内容——以《春秋左传正义》为例 26
3.1.3“文势”说的理论价值及拘囿 50
3.2朱熹对“文势”说的继承发展——以对《晦庵朱文公文集》中的“语脉”分析为例 54
3.2.1尊重而不迷信文本 55
3.2.2义理文意并重 56
3.2.3剖析篇章结构 58
3.2.4寻绎语义关系 58
3.2.5分析语法意义 60
4清代高邮王氏“观境确义”理论、方法的成熟 62
4.1王氏对“观境确义”理论的拓展 62
4.2王氏“观境确义”的类型——以《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中、下》为例 65
4.2.1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词义 65
4.2.2根据广义语境确定词义 78
4.3王氏“观境确义”方法的成功与微憾 85
4.3.1成功之处 85
4.3.2微憾 92
5有关“观境确义”的理论探讨 95
5.1名物训诂与义理训诂 95
5.2词义与语境 97
5.3义理与语境 99
5.4语境与理解障碍及误解 101
5.5语境的构成问题 103
5.6“观境确义”的综合性 105
6“观境确义”在现代的具体运用 111
6.1古籍整理 111
6.2思想文化研究 121
6.3阅读教学 136
6.4文字校勘 138
6.5语言事实分析 143
7结束语 160
参考文献 163
附录:《使琉球杂录》标点与今注 168
琉球册封使汪楫及其《使琉球杂录》 168
《使琉球杂录》序 174
《使琉球杂录》卷一 175
《使琉球杂录》卷二 181
《使琉球杂录》卷三 190
《使琉球杂录》卷四 195
《使琉球杂录》卷五 198
后记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