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停止侵害救济制度的基本范畴 4
第一节 理论渊源 5
一、救济权 5
二、历史脉络 8
第二节 知识产权请求权 12
一、请求权理论 12
二、基本界定 15
三、制度体系 19
第三节 性质之辩 21
一、问题的源起 21
二、“停止侵害”的责任规范体系 22
三、“停止侵害”的请求权理论 26
四、理论评析 29
五、我国的应然立场 31
第四节 理论范畴 33
一、“侵害”的界定 33
二、何谓“停止侵害” 36
三、概念澄清 37
第五节 适用问题 39
一、归责原则 39
二、构成要件 44
三、适用情形 46
四、适用功能 49
第二章 停止侵害救济制度的国际视野 51
第一节 英美法系 52
一、禁令概述 52
二、基本规则 54
三、专利法 56
四、著作权法 61
五、商标法 64
第二节 大陆法系 66
一、德国立法例 66
二、日本立法例 69
三、我国台湾地区“立法例” 73
第三节 发展趋势 75
一、eBay案 76
二、评析与观点 78
三、制度影响 80
第四节 制度启示 84
一、“停止侵害请求权”限制 84
二、“永久禁令”衡平规则 86
三、域外经验的科学借鉴 88
第三章 停止侵害救济制度的中国现实 91
第一节 典型司法判例 91
一、晶源案 92
二、晶艺案 93
三、阿图尔案 94
四、泰赫雅特中心案 96
五、武松打虎案 97
六、小结 98
第二节 现行法律规范 99
一、民事基本法律规范 99
二、知识产权法律规范 100
第三节 传统司法经验 104
一、法律规范的漏洞 104
二、司法保护的加强 105
三、理论学说的兴起 107
第四节 现今发展趋势 109
一、司法政策引导 109
二、司法理念认同 113
三、司法案例导向 114
四、法官造法趋向 117
第四章 停止侵害救济制度的理论反思 121
第一节 知识产权“类物权化”之理念 121
一、理念成因与诠释 122
二、大陆法系:知识产权与物权 128
三、英美法系:知识产权与财产权 131
第二节 知识产权“类物权化”之解构 137
一、知识产权“排他性”:一种理论认知 137
二、知识产权“排他性”:权利效力视角 140
三、知识产权“排他性”:禁止权视角 143
第三节 知识产权“类物权化”之批判 147
一、权利客体的特殊性 148
二、权利控制的有限性 157
三、权利空间的衍生性 168
四、权利禁止的相对性 174
第五章 停止侵害救济制度的完善建议 196
第一节 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分析 196
一、权利边界的模糊性 196
二、权利限制的正当性 203
三、权利利益的平衡性 207
四、权利滥用的禁止性 212
第二节 制度完善的要素性解读 217
一、损害不可弥补 217
二、法律充分救济 226
三、权衡双方利益 227
四、社会公共利益 231
第三节 制度完善的宏观性考察 237
一、立法历程的全面解读 237
二、司法解释的深度检讨 239
三、司法理念的深度贯彻 241
第四节 制度完善的规则化建构 243
一、民事权利一般规则 244
二、知识产权特殊规则 245
参考文献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