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广告美本质的多维透视 6
第一节 广告美本质的哲学分析 6
一、“另一体”再现的本质力量 6
二、功利性突出的自由形象 7
第二节 广告美本质的参照维度 8
一、参照系A:艺术美 8
二、参照系B:技术美 11
第二章 广告主体活动美 14
第一节 广告主体活动美的类型 14
一、经营活动 14
二、创作活动 18
第二节 广告主体活动美的特征 21
一、偏重于善 21
二、非凝冻性 23
第三章 CI形象标志与广告美 26
第一节 CI形象标志的基本类型 26
一、象征型 26
二、抽象型 27
三、文字型 28
四、模仿型 29
五、组合型 31
第二节 CI形象标志的审美属性 32
一、简化性 32
二、象征性 34
三、独特性 35
第四章 广告美的基本类型 37
第一节 荒诞与新奇 37
一、荒诞 37
二、新奇 38
第二节 华丽与自然 40
一、华丽 40
二、自然 41
第三节 幽默与哲理 44
一、幽默 44
二、哲理 46
第四节 秀婉与崇高 47
一、秀婉 47
二、崇高 49
第五章 广告载体要素的属性美 52
第一节 色彩与形体 52
一、色彩美 52
二、形体美 55
第二节 声音和语言 57
一、声音美 57
二、语言美 60
第六章 广告载体要素的组合美 64
第一节 对称 64
一、广告对称的类型 64
二、广告对称的特征 65
第二节 节奏 66
一、生活节奏与艺术节奏 67
二、生理节奏与心理节奏 68
第三节 和谐 70
一、和谐的本质 70
二、和谐的类型 71
第七章 广告美的价值功能 74
第一节 广告美的功利价值 74
一、促进产品销售 74
二、传播文化信息 76
第二节 广告美的超功利价值 77
一、悦耳娱目 77
二、赏心怡情 79
第八章 广告审美心理 82
第一节 广告的审美知觉 82
一、广告审美知觉的特征 82
二、广告审美知觉的偏差 90
第二节 广告的审美注意 91
一、广告审美注意的本质 91
二、广告审美注意的类型 92
三、审美注意的动力机制 94
第三节 广告的审美记忆 96
一、广告审美记忆的基本类型 96
二、广告审美记忆的强化方法 99
第九章 广告美创造的主体性审视 103
第一节 广告审美体验的本质 103
一、一般审美体验与艺术审美体验 103
二、艺术审美体验与广告审美体验 104
第二节 广告审美体验的类型 105
一、欣悦体验 105
二、奇异体验 106
三、潜意识体验 107
第三节 广告审美体验的生成 109
一、主客交流 110
二、选择变形 110
第十章 广告审美意象的创构 113
第一节 广告审美意象的本质 113
一、意象界说 113
二、意象比较 114
第二节 广告审美意象的类型 116
一、产品意象与背景意象 116
二、具象意象与抽象意象 117
三、完全意象与不完全意象 118
四、描述意象与象征意象 119
第三节 广告审美意象的营造 120
一、选实构虚 121
二、化美为媚 122
三、视角变换 123
第四节 广告审美意象的组合 124
一、整体新质 124
二、组合方式 124
第十一章 意境:广告美创造的新追求 127
第一节 广告意境:半透明结构 127
一、广告意境的本质 127
二、广告意境的特征 130
第二节 广告意境:类型的划分 132
一、诗境 132
二、画境 132
三、文境 133
四、乐境 134
第三节 广告意境:创构的方式 135
一、独特生动的“同时性符号” 135
二、无限意义的放射性“空筐” 137
第十二章 现代主义:先锋性广告美的建构 139
第一节 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特征分析 139
一、非理性 139
二、扭曲变形 141
三、荒诞性 142
第二节 现代主义广告美的创造 142
一、爱欲美 143
二、荒诞美 144
三、扭曲美 145
四、变形美 146
第十三章 后现代主义广告创作:解构的策略、动机与效果反思 151
第一节 后现代广告创作解构策略的初步探讨 151
一、元叙事的结构策略 151
二、深度模式的解构策略 152
三、整体性的解构策略 152
四、二元对立结构模式的解构策略 153
五、事物(或现象)界限的解构策略 154
第二节 后现代广告创作解构策略的动机分析 154
一、元叙事解构策略的动机分析 154
二、深度模式解构策略的动机分析 155
三、整体性解构策略的动机分析 156
四、二元对立结构模式解构策略的动机分析 157
五、事物界限解构策略的动机分析 157
第三节 后现代广告创作解构策略的效果反思 158
一、经济效果反思 158
二、社会效果反思 159
第十四章 风格:广告美创造的成熟表征 163
第一节 广告风格的特殊定性 163
一、基本特征 163
二、静态构成 164
第二节 广告风格的层递模式 166
一、广告的个人风格 167
二、广告的流派风格 168
三、广告的民族风格 170
第十五章 广告的艺术形态学考察 173
第一节 广告艺术的形态学研究 173
一、艺术形态学与文艺 173
二、艺术形态学与广告 174
第二节 广告类型的美学分析 174
一、艺术类型 174
二、广告类型 175
第三节 广告种类的审美特性 176
一、动态型广告种类的美学特征 176
二、静态型广告种类的美学特性 183
第十六章 广告接受的解释学观照 188
第一节 广告接受的解释学视野 188
一、广告意义 189
二、“先行理解” 191
第二节 广告接受的艺术学参照 193
一、强度比较 193
二、深度比较 195
三、广度比较 198
第十七章 主体间性:广告批评价值的二重性分析 201
第一节 笛卡儿沉思:主体间的和谐与统一 201
一、交互作用性 202
二、共主体话题性 203
三、地位差异性 203
四、交往规范性 205
五、语言可领会性 206
第二节 “麦杜莎情结”:主体间的冲突与异化 207
一、主体间的冲突 207
二、主体间的异化 209
第三节 米德式预演:最大化、最小化与交互调适 210
一、最大化努力 210
二、最小化实践 211
第十八章 广告美发展的动力学分析 213
第一节 外部动力 213
一、文化力量的驱动 213
二、接受群体的反应 216
第二节 内部动力 217
一、追求“顺应” 217
二、美学批评 224
参考文献 228
第二版后记 230